第010版:读 家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4月11日 星期
书人书事
文学应为社会带来巨大思考量
——访作家周梅森
作家简介
周梅森,男,1956年生,江苏徐州人,当过矿工、文学编辑,挂职出任过政府官员,下海经过商,从事过房地产开发、实业经营、证券投资,现为国家一级作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出版有《周梅森文集》(十二卷)、《周梅森政治小说读本》(三卷)、《周梅森反腐经典小说》(五�
扫二维码,阅读《周梅森:以“人民的名义”做一个“文学在场主义者”》
短网址:http://shouji.lyd.com.cn/n/791639

3月28日,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开播。原著作者也是该剧艺术总监、编剧周梅森长舒一口气:“接力棒终于交到观众手中。”

“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这些印在小说《人民的名义》腰封上的推荐语,让人难以忽略它的分量。

生活远远走在创作前面

某部委项目处的处长,在机关房改房的家中被反贪总局问讯。他吃着炸酱面,口中不离“人民”“党和政府”。他每个月只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的生活费,家中装修土得掉渣。而最终,在他的另一处隐蔽豪宅里,办案人员找到了现金239554600元!

《人民的名义》开篇的第一个案子,我们大都不陌生。

“这个原型就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小官巨腐,能贪这么多,你能想象到吗?”周梅森一边说一边比划,有些激动。

“我写过不少反腐题材的小说,跟这些比都是小儿科了。腐败分子比我有‘想象力’‘创造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腐败事件,远远超出一个作家的想象。”

周梅森以《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政治小说为人熟知。他有过挂职一年市政府副秘书长的经历,“了解国家政权的运作形式”。《人民的名义》里很多情节不仅来自真实的社会新闻,也源自他的生活。过去几年,身为作家的敏感性让他嗅到了波涛汹涌下隐隐生长的气息。他按捺不住,写写停停,写好了就收到抽屉里,也做好了许久不被读者看到的心理准备。

直到2014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副主任范子文去南京找到周梅森。用这位老搭档、老朋友的话说,是“三顾茅庐”才有了这部小说。

为了搜集素材,周梅森曾在南京浦口检察院体验生活。有两件事让他至今难忘:一是那些从高处跌落的职务犯罪分子的痛悔,“他们不是魔鬼,也有血有肉,却因为一个贪字,最后落得家破人亡”。另一个就是检察院先进的追踪技术和办案手段,“让任何罪行都无所遁形,这是我之前不了解的”。

这些年,媒体上出现了大量反腐深度报道。前不久,中纪委出品的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这让周梅森感到了文艺创作的窘迫。

“生活已经远远走在了创作的前面。作家、艺术家的作品达到《永远在路上》的反映深度了吗?我们现在的文艺要紧追慢赶,才可能追上火热的时代。”

“我不认为《人民的名义》是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为啥人们关注?这是一种社会期待,人民对文艺的期待。因为我们离人民太远了!”

警惕时代的利己主义者

《人民的名义》虚构了某省一场上上下下的反腐斗争,处处折射出现实的身影。

这影子,不仅是对真实案例的取材和文学化,更深层的,是对人性、对世道人心的透视。小说里光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多个,官场是他们人生的舞台,是社会的放大镜,极致地袒露了人性的种种。

这里的人生,现实,真实,却也极其残酷。这里不仅有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还有许多的扑朔迷离:难以分辨的灰色地带。

“作家要有面对生活、面对严酷现实的勇气。”周梅森一次次强调。

“有一种风气特别可怕,就是躲避文学的思想性,不再谈论文学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思考量,只关心如何把文章往精巧、玲珑、细腻里写,认为这是艺术,我不能认同。张爱玲、周作人都是有才情的作家,但称不上伟大的作家。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支撑起一个大国的文化、一个巨变时代的文学责任。像鲁迅,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伟大的作家。”

“最可怕的是,作家自己把心封闭起来了。”周梅森亢奋的声线滑了下来,一字一顿。

“我们的时代有太多的利己主义者,或精致或粗糙。”

所以,在《人民的名义》里,周梅森设置了正面人物检察官侯亮平。

“侯亮平就像一把安全锁。我没有给他太多政治资源、家庭背景的交代,赋予他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我们太需要英雄了,呼唤像侯亮平一样的秉公执法、执法如山的英雄。”

讲述“大中国的故事”

周梅森是从煤矿工人成长为作家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大时代变迁的轨迹与我的人生相契合,始终是一位在场的作家。”

他不满足于写反腐小说,他希望文学全面介入社会生活,认为文学应该讲述“大中国的故事”。

他最想讨论的是土壤问题。

“《人民的名义》里的贪官各式各样:有的是知识分子,嘴上讲人民讲得最多,什么都懂,会人格美容,贪念也最大;有的是政治暴发户,从饥饿的年代走进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年代,他清楚地看到了时代的机会,把贪腐视为改换门庭的方式;有经济暴发户,革命家庭出身,《共产党宣言》倒背如流。还有一种,二三十年就在处级岗位上打转,反正也升不上去了,就把手中的权力拿来变现。”

“腐败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关键要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但反对腐败和展示腐败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如何把握这个尺度?

“一是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了时代,二是作品是否包含健康向上的力量。就像眼前的这半瓶矿泉水,有信心的人会认为还有半瓶水,没有信心的人会说只剩下半瓶水了。”

“我只是作家,并不能给出药方。”周梅森话锋一转,坦率地说,“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人民日报》)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