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相约千年帝都 共享国色天香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4月20日 星期

“城建之花”开满城


春色满城,牡丹盛开,生机盎然!

滨河南路牡丹桥至龙门大道段,通车了;

伊洛路八里堂西小游园,完工了;

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开园了;

…………

每年牡丹文化节前,都要有一批城建项目完工投用,这些项目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不断改善着市民的出行和生活环境。

今年也不例外。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以节促建、以节促管、以节惠民”的理念,又有涉及道路、桥梁、街头绿化、路灯改造等的37项民生工程投用,实现了便民惠民。

以牡丹文化节为平台,“城建之花”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的称赞。

谋划城建,开出“发展之花”

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打基础、管长远的发展支撑,又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实事。

可以说,城建项目就是一朵“发展之花”。

去年以来,我市一批城建领域的新项目、好项目依次落地、开工、投用。

轨道交通工程便是一项在洛阳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项目。作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首个获批建设的地铁工程,洛阳地铁工程从去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以来,一直备受瞩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亚十分重视地铁建设,多次强调要切实把“建地铁就是建城市、建地铁就要惠民众、建地铁就要有文化、建地铁就要保安全”的理念贯穿到地铁建设全过程,确保把这件划时代的大事要事好事办实办好。

目前,地铁1号线沿线的苗木移栽、管道迁改等前期工作都在有序展开,今年6月底,这项工程将全线动工,带动洛阳城市实现大提升。

滨河南路牡丹桥至龙门大道段是新近投用的一条市政道路。原先的这段路为公路标准,常年失修,路灯等配套设施缺乏,市民反映强烈。去年,我市决定对滨河南路实施东延改扩建,一年之后的今天,主车道实现贯通,昔日破旧路,一朝换新颜。

建好城建项目,完善城市功能,这朵越来越漂亮的“发展之花”,必将为洛阳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推进,相伴“便民之花”

除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外,“便民优先”“保通先行”“以节惠民”等一系列城建新理念也深得民心,为城建工程这朵“便民之花”注入一股新风。

今年春天,古城快速路“修路先保通”的新理念,赢得了全市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还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权威媒体纷纷点赞,成为我市城建便民的一个生动写照。

“走新建设的保通路,虽然绕一些,但是车行道很宽,各种指示标志也很清晰,从家到单位甚至比之前用时还短。”每天走这条路的市民陈飞深有感触。不少原先担心古城路改造会引起大范围堵车的市民,亲身感受后都打消了顾虑。

古城快速路保通工程是我市市政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在收获了民意的同时,也为古城快速路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如今,这种“修路先保通”的便民理念,被推广到即将在今年开工建设的地铁1号线、王城大道快速路等项目中。市轨道公司董事长马朝信表示,地铁1号线施工期间,也将根据各站点周边环境,尽可能建设保通或绕行道路,原则上不低于原道路通行能力。

街头小游园建设是去年以来我市“城建便民”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也被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建设了50个小游园,市区的街头巷尾点缀了诸多园林小景。不少市民家门口不到500米就有小游园,健身、休闲十分方便。

去年以来,在城市建设管理中,把便民放在首位的举措还有许多。

我市在确定积水点改造项目前夕,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建议,最终按照市民投票的数量,择优确定积水点改造具体地点。

通过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便民服务APP和“掌上洛阳”APP两款软件,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反映身边城市“脏乱差”问题。

市环卫部门推出延时服务政策,在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市区景区、景点及繁华路段等重点区域的公厕推迟1小时关门。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便民惠民的理念,如今已成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工作、服务的基本遵循,这朵“便民之花”格外芬芳。

展望未来,催艳“宜居之花”

一朵美丽的牡丹花,在带给洛阳人民获得感的同时,更带来了自豪感!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宜业之城,“宜居之花”正在成为洛阳的新定位。

前不久,古都洛阳又成为分量极重的国家级试点——入选第二批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城市双修”是国家极力推广的一项系统工程,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使洛北、洛龙、伊滨“三大板块”空间结构协调联动、城市品质高端精致、服务功能配套完备。优化中心城区“三大板块”功能布局,防止“摊大饼”、避免“城市病”就成了重中之重,也是“城市双修”的应有之义。

当前,我市正通过一中心六组团、百城提质、四河同治、全域绿化、碧水蓝天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实现宜居城市建设蓝图。

——多策并举迎“蓝天”。解决扬尘污染问题,突出抓建筑工地、露天堆场、道路扬尘、渣土车辆等控尘;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淘汰市区燃煤小锅炉,通过“电代煤”“气代煤”“新能源代煤”削减煤炭用量,加快推进集中供热;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工业废气污染问题、生活面源污染问题,加快通风廊道建设,提升城市大气环境承载能力。

——多管齐下造“碧水”。以实施伊、洛、瀍、涧“四河同治”为重点,围绕“水清、岸绿、路畅”的目标,重点实施四河截污治污、雨污分流、引水补源、驳岸建设等工程,全面整治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保障水安全。

——全域植树建“绿廊”。打造南部生态涵养带、沿黄生态涵养带、中心城区环城生态圈、沿河沿路生态走廊,抓好荒山荒坡、河湖沿岸、道路沿线、公园广场、街头巷尾绿化建设;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改造提升城郊森林公园,实现生态隔离、绿色隔离、基本农田隔离。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几年努力,凡是生活在洛阳的人民,无不为自己美丽的家园而自豪;凡是来到洛阳的客人,心弦无不被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所叩动!

届时,“宜居之花”必将开得愈加鲜艳!

本报记者 李东慧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