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正午,蝉鸣聒噪。汝阳县城关镇河西村新修通的柏油马路晒得乌油发亮。村党支部委员耿向亭吃罢饭,便骑上摩托径直驶向后山。十几分钟的工夫,眼前豁然一亮,迎面坡覆盖着鳞次栉比的蓝色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眼前这个300千瓦光伏电站是河西村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6月30日,电站正式并网,成为全市首批并网的光伏扶贫项目之一。
“太阳越毒,电表就转得越快,咱村贫困户分红都指望这‘蓝板板’哩!”耿向亭弓着腰身,目不转睛地盯着仪表上跳动的数字端详起来。此时,电池板反射的阳光,映得他额头上的汗珠和胸前的党徽更亮了。
电站看护人告诉我们,从开工到并网,耿向亭天天守在山上,和工人一样早起晚归,一样出力干活,而且一分工钱也没拿。
“一来搭把手,二来有人盯着,能保证质量。”耿向亭腼腆一笑:“咱是党员,也是村干部,村里的活儿都是分内的事。”
这句话,是耿向亭的肺腑之言,也是该镇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亮身份、亮责任、亮承诺、树形象、比奉献“三亮一树一比”活动所倡导的。
城关镇虽说在该县诸多乡镇中是“老大哥”,但下辖的11个行政村中,仍有6个是贫困村,贫困户大多分布在大虎岭山区,山高路弯,条件落后。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脱贫攻坚,路子要对,信心更重要。”该镇党委书记武海君说,贫困村党员特别是村干部“高调”起来,亮身份、担责任,加油干、领头干,就是为党代言、为党旗增色。
距离河西村不远,贫困程度更深的青气村这几年变化也最为明显。大伙儿夸赞:“这一届村两委真是办了不少事!”
当贫困户,别人争得面红耳赤,青气村党支部书记耿兴却要让出去,原因和耿向亭一样:“咱是一个老党员,不比吃亏,要讲奉献。”从1983年算起,他已在村里干了34年。
“耿支书要是不当贫困户,那咱村没有几户够格!”2016年年初,青气村建档立卡工作启动,从全村230户村民中选出了118户贫困户,其中却没有大家公认的“贫困户”耿兴。
耿兴身体残疾,左臂丧失劳动能力。因为穷,孩子入赘到外村,到现在三间土上房还顶着大窟窿。然而,按照扶贫政策,村干部不能入选贫困户。当时就有人劝他放弃村干部,选择贫困户:“要是还在村里干,你家脱贫简直是‘猴年马月’的事。”
没有丝毫纠结,耿兴选择留在村党支部。这个“贫困户”带领大家脱贫,靠什么?“不计报酬,全心投入。”耿兴说。
除了微薄的工资,耿兴艰难种了一亩多地作口粮。去年10月,红薯丰收,恰逢村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为了赶在年底前竣工,耿兴吃住在工地,锄红薯、下地窖,都由亲戚代劳。
今年开春,看着78户332人顺利乔迁新居,耿兴乐得两夜没合眼。到了4月,搬迁刚落定,档卡整改接踵而来,又是没日没夜走访入户、整理材料。等他回过神来,窖里过季的红薯已腐烂了一大半。
不久前的“七一”建党节,耿兴被汝阳县表彰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每一个党员干部就是党的形象代言人。脱贫路上,党员奉献走在前,党旗就会更鲜艳。”武海君说。
本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袁喜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