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天 下·连 载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7月13日 星期

10 金文鼎盛:春秋战国


到了西周晚期,包括厉王、宣王、幽王三世,可说是金文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其表现特征为:作为书法核心的笔意,这时已居于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厉王时代的麸簋,腹底有铭文十二行,共一百二十四字;宣王时代的多友鼎,腹底有铭文二十二行,共二百七十五字;还有传世的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和毛公鼎。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字体更疏朗,注重每个字的造型与书写的意趣,更有以刀镌刻有意模仿用笔书写的圆浑匀称的笔画,遒劲苍健的笔意,它们总体上在统一中又有变化。

仔细看散氏盘的铭文,用笔打破了金文长方形结体和平直均衡的结字规范,字体横长,似欹反正,用笔奔放而不草率,通篇气势活跃。而虢季子白盘却结体竖长,行次宽松,使通篇文字俊秀严谨,显得朴实又大方。通篇近五百字的毛公鼎铭文,文字结体方正端庄,笔画坚实稳重,结构工整严谨,通篇气势流畅,仪态万方。这些都显示出西周官方书家的磅礴气势,他们的笔意与淳厚古朴的多样书风,已为后世的秦汉书法艺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诸侯国各自为政,铸器之风盛行。而青铜器铭文又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风格,故此时的金文总体风格已发生变化,除少数铭文仍承袭周风,多数以表现地域性装饰内容为主。较有代表性的是“乌虫书”与“蝌蚪书”的出现。制作手法也在铸铭之外,流行刻文并在铭文内嵌错金丝,称为“错金书”。由于错金丝的工艺与镶嵌金丝的要求,故字体愈趋修长,笔画匀称舒展,疏密适度,形成劲瘦、纤健、清晰、洒脱的新书风,为后世的篆书开了字体的先河。

而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渐渐以刻代铸,吴、越、蔡、楚诸国出现的乌虫书,或以圆点装饰加长的笔画,或将笔画故意加长并作折曲,或在笔画上附加乌虫之类的局部特征以为装饰。也有不少铜器的铭刻表现出一种自由、随意的风范,似乎也是对以往金文规则的冲击,显示了书法艺术在各地的新尝试。

总的看来,金文在字形字体上,已渐渐摆脱了甲骨文尖峭方棱的结体风格,在笔画上多以曲线或圆折来作精细巧妙的处理,字形亦呈长方形,为行气更流畅与文字更统一规范做了准备。同时,各地不同风格的探索也有亟待规范统一的企求。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