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8月8日 星期

“私募”有陷阱 投资要谨慎


近年,私募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不少投资者关注的热点。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打着“私募”旗号,许下高额回报诱导投资者,进行非法集资活动,普通投资者应格外警惕。

市民严先生向记者反映,今年年初,一名自称是某私募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熟人向严先生推荐该公司的私募基金产品。“对方声称购买其基金可以保证每月20%的收益率,并且不设投资金额下限。”严先生说,在对方再三承诺下,起初他有些动心,但他向专业人士和有关部门查验该公司的情况,才发现熟人推荐的这家公司及其发行的基金并未在相关部门登记备案。

“所谓‘私募’指的是资金的销售和赎回由投资者与资金管理人通过私下协商进行,且多采用合伙企业的运营模式。”我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谢亮表示,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公募基金相对应,私募基金是由私人基金公司发行的,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例如,公募基金是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售的,投资者人数较多,门槛较低,风险和收益率相对较低。而私募基金仅面向特定投资者发售,人数通常不超过50名;门槛较高,投资金额在100万元以上;资金规模和操作更加灵活,风险和收益率也相对较高。

谢亮表示,私募基金是一种合法的投资形式,但由于其门槛较高、仅对特定人群发行等特点,很多投资者对其并不了解。鉴别是否为正规私募基金,要看该基金管理人有没有备案登记,如果是代销机构,要取得证监会批准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同时,私募基金不得公开募集,而公开进行宣传或者以推介的方式来误导投资人投资,则可能涉嫌非法集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遇到公开宣传且承诺高额回报的“私募基金”应格外警惕,以免掉入非法集资陷阱。

本报记者 戚帅华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