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山西好风光。”吕梁深处的楼坊坪,景色优美,醋香飘逸。
党的十九大代表、驻村“第一书记”房瑞标,将科技和互联网引入这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给乡亲们的日子带来新的色彩和希望。
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房瑞标由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派往山西吕梁,担任岚县界河口镇楼坊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驻村,他不辱使命,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被乡亲们当做亲兄弟、贴心人。
种马铃薯,是楼坊坪乡亲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娘家”中国科协的帮助下,通过科协的扶贫项目,房瑞标为村里争取到了1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不仅成功推广了优质新品种,还帮助村民们建起28座薯窖,年储量达2000吨,真正成为乡亲们脱贫攻坚路上的“聚宝盆”。
楼坊坪村位于吕梁山区北部,距县城40多公里,冬天若遇大雪封山,很容易成为“信息孤岛”。
“现在申请助学金都是在网上申报。过去我们村不通网,填一个表就得跑到40多公里外的县城或者去学校办申请。”村里在卫校读书的年轻人薛云萍说。
村民张天珍一直想办农家乐、搞旅游,苦于没宽带,“外地游客根本不想来,来了也留不住”。
一直在中国科协工作的房瑞标,设法通过科协“乡村e站”项目申请到了山西省科协扶贫资金,在吕梁移动通信公司的配合下,建起了“乡村e站”。
“乡村e站”立足楼坊坪村,辐射周边,依托丰富的媒体资源、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网络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成为服务全村及周边乡村村民的“科技补给站”。
“一开始,乡亲们说我是中央派来的,称我‘房书记’。后来,都叫我‘瑞标’和‘老弟’。”房瑞标说,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心为大家服务,才能成为乡亲身边“最亲近的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