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县共签约超千万元现代农业项目7个,全县共有认证农业‘三品一标’20个,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9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近年,伊川县通过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创新化、现代化等“四化”,强化规划引领、发挥龙头作用、注重品质提升、突出科技应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动规模化,强化规划引领
伊川县依托各乡镇资源优势和发展禀赋,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坚持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五年来,全县累计流转土地26万亩,实施高效特色农业项目54个,先后建成了鸦岭楼头千亩花椒基地、白元常峪堡千亩苜蓿草基地、吕店后庄千亩植桑养蚕基地、江左魏村千亩西梅基地、白沙程子沟千亩食用菌种植基地、鸣皋沿村千亩樱桃基地等,年种植优质谷子13万亩、蔬菜9万亩、烟叶1万亩,年出栏生猪40万头、优质鸡1100万只,初步形成了以生猪、肉鸡、牛羊等三大养殖业和谷子、烟叶、蔬菜、苗木花卉、薄皮核桃、有机富硒农产品等六大种植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谷子规模化种植为例,为了调动农民和种植大户的积极性,扶持谷子产业发展,县政府设立200万元专项基金,对谷子种植予以补助。一方面,利用国家扶贫政策的到户贷款贴息和产业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对谷子种植户贷款进行贴息;另一方面,对连片种植大户进行补贴,发展集中连片面积300亩的,按30元/亩奖励;连片面积500亩的,按50元/亩奖励;连片面积1000亩的,按100元/亩奖励。
推动产业化,发挥龙头作用
伊川县始终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开放招商领域。2016年,全县共签约超1000万元现代农业项目7个,签约金额27.0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2017年,又引进了投资30亿元的建业绿色基地农业综合体项目、投资3亿元的河南朗宸农业产业园项目。目前,全县已培育形成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5家、省级3家。
同时,该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培育新型现代化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农业市场主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共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25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59家,带动农户6.2万户,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生力量。
其中,伊川新大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带动农户发展养殖业,每户每年收益在1万元左右。该公司还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循环新模式,规划到2018年建设500个“生态型家庭农场”。
平等乡马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葛寨乡南坪村建设平菇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每户每季增收3000元以上。
推动创新化,注重品质提升
伊川县始终坚持走品质兴农、品牌兴农之路,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品牌化发展,对首次通过认定的省级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对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单位和个人,每项分别给予2000元、1000元、600元资助;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一次性60万元、30万元奖励。
目前,全县共有认证农业“三品一标”20个,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9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拥有伊河桥小米、伊川平菇、乐活自然园等一批有影响、可信赖的农产品品牌。其中,洛阳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西瓜、草莓、土壤改造、有机种植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50余项,拥有“乐活自然园”品牌和红绯草莓、可丽西瓜、月满金果等农产品品牌。
推动现代化,突出科技应用
伊川县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着力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融合运用,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大发展。
洛阳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开发出“智慧农业4.0系统”,该系统不仅降低了高档水果种植门槛,可以让农户“零基础”轻松种植高档水果,而且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追溯源头,保证食品安全。
此外,伊川县供销社依托中华供销总社“供销e家”和洛阳农超网电子商务平台,在全县50余个行政村建设电商服务站,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政策和致富信息、优质生活用品和大件农资农具代购、优质农产品网上展示与销售、农民网上开店培训等服务,努力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中心为主导,县级服务点、镇级服务点、村级服务点为依托的O2O电商模式,服务农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齐晓兵 王顺当 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