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2200多名党代表以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展示出一个百年大党浴火再塑后的崭新形象。
征服一座高峰,需要超越的是自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以无私的斗争精神,开启了一场自我革命、自我再塑的伟大工程。铁腕反腐、凝心聚魂、正风肃纪、坚毅担当……重锤之下,火花四射。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瞬间,汇聚成壮丽夺目的长卷,在革命性锻造中,新时代党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以历史为鉴,再塑健康肌体
9月29日,就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不到20天,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政才,因严重违反党的“六大纪律”被“双开”。
“盛会不反腐”“届末之年反腐将要收官”“刑不上大夫”……这些西方媒体笔下的所谓中国“政治潜规则”,在中国共产党的实际行动面前被一次次打破。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68年前,“进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同志对全党的警示音犹在耳。
“赶考”永远不会结束,只会给出一个个新的时代考题。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向全党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告。
暴风骤雨,雷霆万钧,一次次刷新着人们的认知。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中国共产党这一最鲜明的品格,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赞誉。
再塑自我,必定是壮士断腕、向死而生。
2015年,反腐败斗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形势仍然胶着。
此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杂音:“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导致干部不作为”“反腐会不会亡党”“反腐是权力斗争,是‘纸牌屋’”……
杂音背后,既有认识不清的疑虑,更有暗流汹涌的角力。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
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斩钉截铁、一锤定音。
在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顶住重重压力、直面各种挑战,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环顾当今世界,没有哪个政党能有如此的意志和力度“自己给自己动刀子”。
从2015年的“胶着状态”,到2016年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今天,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淬火成钢。
面对腐败这一世界难题,中国共产党清晰标出政党与资本的界限、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和制度建设,探索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有效路径,向着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目标砥砺前行。
以信仰为魂,再塑理想信念
纵观中国共产党96年奋斗史,创造奇迹的方式有千百种,但铸就伟业的根基只在一处——
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进之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7年6月,在山西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郑重地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他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惟有信念信仰之火的引领,才有创造历史、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5年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系列党内政治思想教育环环相扣、深入推进,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扩展,再塑全党本色初心,使信仰之根扎得更深更牢。
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一体修订、一并公布,划出纪律“底线”的同时,标明应当遵循的道德“高线”。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如果说,制度是无形的约束;那么,榜样就是鲜活的标杆。
时隔20年重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评选,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制定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授予办法……所有这些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中,第一条也是第一位的,都是“信念坚定”。
理想信念的张扬,挺起8900多万共产党员的精神脊梁,大大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以民心为本,再塑优良作风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这是人民发自内心的评判。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不到20天,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以立规矩开始,由作风建设切入,从最高领导层做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再塑党的作风的“第一行动”。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直指当时党内不良作风的种种表现:
“现在,一些地方,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前呼后拥何其壮观,鸟语花香何其艳丽,觥筹交错何其铺张……”
5个“何其”,画出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盛行之相,而不少领导干部却对此习以为常,安之若素。
风气之弊日积月累,不仅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而且会侵蚀政治生态,败坏政风民风,疏离党群干群关系。
有时候,吃饭也是政治。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蒋介石、毛泽东先后请爱国侨领陈嘉庚吃饭,前者极尽铺张,宴请列支8万元;后者热忱朴素,自掏腰包请了一顿农家饭。
一顿饭,陈嘉庚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山沟里的党”与人民的水乳交融,看出了这个党质朴廉洁作风中蕴含的远大志向。
一顿饭,陈嘉庚作出一个判断: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不信清风唤不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平均每天有140多人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查处,总计1.2万名党员干部被点名通报。
从省部级领导到乡镇干部,多少人因为“小小的”作风问题被处理,没有半个台阶可下,没有一点面子可留。
纪肃则风正。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厘清的是公与私的关系,摆正的是官和民的位置。
一片初心不改,五年精心打造,作风建设的成就已成为十八届党中央献给十九大的一张亮丽名片。
以使命为要,再塑责任担当
“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这样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
大道至简。朴实的话语,道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和品格。
走进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历史的烽烟扑面而来。
“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的铿锵话语,道出了时代的强音。
没有一种责任,比肩负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更重大;没有一项使命,比实现13亿多人民的共同梦想更伟大。
5年来,中国平均每年有1300多万人摆脱贫困,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降至4%以下,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2013年12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既挂帅又出征,领导全国上下迎难而上,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
国企国资、户籍制度、财税金融、农村土地、公立医院……一项项议论多年、阻力重重、牵涉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接续启动,以前不敢想、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被一一砸开。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1500多项改革举措梯次展开,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呈现出“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壮阔景象。
决胜全面小康,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为“政治生态”正本清源……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
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建设提升到“伟大的工程”的高度,强调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同志的话语掷地有声:“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自胜者强,越己者恒越。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个历经百年苦难与辉煌的伟大政党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胆略,带领13亿多中国人民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