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21日下午举行第四场记者招待会,十九大新闻发言人郭卫民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张勇,副主任宁吉喆,介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理论创新引领五年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何立峰说,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从经济增长看,过去4年经济年均增长7.2%,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超过30%。预计今年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将顺利实现,并能争取更好的结果,经济总量将超80万亿元。
五年来,党中央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出发,做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坚持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审时度势形成了经济政策框架。这套经济政策框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客观全面看待民间投资增速放缓
在回答有关促进民间投资问题时,张勇说,十八大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连续超过60%,最高时达到65.4%。非公经济已成为稳定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创造了80%左右的就业、60%左右的GDP、50%以上的税收、近70%的境外投资。当前,要客观全面看待近两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放缓、占比下降现象。民间投资增速虽然比前几年有所下滑,但投资总规模还在继续增长,而且参与投资的领域越来越广。下一步将针对“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投向哪”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机制,持续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引导各类要素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
针对记者关心的经济“脱实向虚”问题,张勇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引导资本及各类要素向实体经济聚力、发力。下一步要聚焦结构性供需失衡这个主要矛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努力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改善营商环境便利外商投资
针对媒体反映的有关外资撤离问题,宁吉喆说,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一直居世界前列,但外资企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中国要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做更大努力。中国利用外资政策会更加开放、更加公平、更加便利。下一步,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坚持实行备案制为主的外资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投资便利化。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