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临黄河,南依邙岭,一条孟扣路串起村中民居,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游园点缀其间,别有一番婉丽和诗意。
此番景致说的是孟津县会盟镇小寨村。小寨村有847户3400多口人,不少村民上山垦田、种植果树、办农家乐、外出务工……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郭振平是小寨村的贫困户。45岁的郭振平曾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5口都要靠他养活。从16岁起,他长年在市内外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活虽然重,但由于他肯吃苦出力,全家的日子倒也说得过去。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年底,郭振平患双侧股骨头坏死,家庭顿时陷入困境。因为不想麻烦村里,郭振平一家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勉强于2016年4月将郭振平送到市区做了左侧股骨头置换手术。可由于缺钱,右侧股骨头手术只能搁置。
巨额的医药费使这个家庭“掏了个底朝天”,妻子又有轻度智力障碍,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了年过八旬的老母亲肩上,郭振平一度认为自己是个“负累”。
“奔小康路上,一户也不能落下。”孟津县湿地办派驻小寨村第一书记李景春在了解到郭振平的情况后,想方设法让村里这唯一的贫困户迈过这道坎儿,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鼓励郭振平用6800元到户增收项目资金购买一头架子牛,寄养在一家养殖公司,每年可分得1000多元利润;介绍其妻子到偃师一家纸箱厂打工,并为其母亲联系纸袋代加工业务,每年有大约1.5万元收入;为其子女办理教育救助,免除老郭“孩子像我一样没文化”的顾虑……一家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今年6月中旬,郭振平右侧股骨头彻底坏死,急需进行手术,但数万元的手术费用让一家人望而却步。镇村两级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两次发动村民和商户解囊捐款,筹集了2万多元帮其渡过难关。“给我办了困难群众大额补充医保,手术自费部分还不到2万元,自己没花什么钱,是镇上和村里救了我!”他感激地说。
目前,村里的肉驴养殖基地已经建成,只待肉驴进栏。“我们打算让郭振平用扶贫贷款买一两头驴入股养殖基地,这样他每年能收入三四千元。”李景春盘算着,郭振平正在家中休养治疗,后期将根据恢复情况,安排他到肉驴养殖基地或湿地巡护,这样他每个月又能挣到一两千元,这个五口之家到明年年底脱贫不成问题。
近日,郭振平的低保手续也办了下来,他不禁感叹:“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多亏了村民们的周济,不然这个家早就垮了。我脱贫致富的信心一天比一天足了,好日子一天比一天近了。”
本报记者 姜明明 通讯员 朱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