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让洛阳人倍感骄傲的是,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绝大多数都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片区企业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洛阳创新发展也动力十足。自去年4月郑洛新国家自创区获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我市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加速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培育创新主体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载体,争做自创区的领头羊,一场自主创新的质变正在悄然发生。
育“尖兵”
创新龙头行业争锋
如今,走进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已经很少看到人了:满眼尽是舞动的机械臂、跳动的银色器械,“机器眼”一扫,500多个关键尺寸测量数秒内完成,多项自动化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从首艘国产航母入水到“大飞机”C919首飞,再到“复兴号”动车组首发,今年以来,在一项项“共和国第一”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均有来自中航光电光电系统配套。
去年,我市8家企业跻身首批省级创新龙头企业,入围数居全省各省辖市首位,中航光电名列其中,创新龙头名至实归!
一批创新龙头崛起的背后,离不开我市深入基层,调研选秀,挖掘创新尖兵。去年以来,我市围绕现代创新体系抓项目,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出台《洛阳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培育创新“尖兵”。
进入2017年,新一批拟培育创新龙头企业正在蓄势——
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玻璃钢化设备最大加工尺寸达到令人震撼的20米×3.5米,刷新世界纪录;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直径9.785米、重达76吨的整体式特大型转盘轴承下线,一举打破中国最大最重转盘轴承纪录;河南柴油机重工责任公司新能源燃气发动机输出功率和热效率打破国家纪录……
截至9月,自创区洛阳片区已申报省创新龙头企业25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备案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88家,同比分别增长78.6%、34%和131%。洛阳创新型企业的队伍正不断扩容,征战创新版图凯歌空前嘹亮!
搭平台 技术研发质量齐升
作为“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唯一的农机展品,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4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东方红-LW4004”日前惊艳亮相,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
这不是“东方红”拖拉机第一次作为国家名片工程亮相。在去年举办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李克强总理参观了这款拖拉机后表示,35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以前只能从国外进口,现在咱们中国一拖能够研制成功400马力拖拉机,非常了不起!
重大装备创新,最难“首台套”。在迈向“全球卓越农业装备供应商”路上,中国一拖集团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举足轻重。拖拉机传动系关键技术研究、拖拉机用柴油机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拖拉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当国内不少拖拉机企业还在干组装加工的活儿,挣微薄利润时,一项项前沿研究已让中国一拖集团站在了中国先进拖拉机研发生产金字塔的塔尖。
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资金也买不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建设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研发平台,才能真正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占领发展高地。
时下,我市以“双倍增”行动为抓手,突出重点攻坚;开展创新资源大调研,确定15个国家级平台、62个省级平台等重点培育目标,集中力量,精心培育。
今年,我市新建各级各类研发平台258个,全市研发平台总数逾1400个,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其中,自创区洛阳片区上半年新认定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平台12家、市级平台69家,新增创新平台总数同比增长35.6%。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一项项业界先进技术和产品在这里孕育、成长,正全面激发创新成果的裂变!
建载体 “双创”成果加速涌现
麻将牌大小的黑色仪器在胳膊上一扫,几秒后,身体的体脂成分在手机屏幕上一目了然……2016(洛阳)直通硅谷创新创业大赛,让洛阳光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曹宇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脱颖而出,也让他成了不折不扣的“新洛阳人”。
“是洛阳给我们提供了出彩的机会和舞台。老家在安徽的我,已经在洛阳买房定居,全力开展项目研发。”曹宇语气坚定。
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近年,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各地竞争从拼市场、拼资金、拼政策,发展到了拼软环境。作为我市吸引优质“双创”团队的妙笔,展会赛事正成为吸聚中小企创新成果的“磁石”——
进入2017年,第二届直通硅谷大赛报名数量从去年的900余家猛增至2500余家;2017洛阳创业之星大赛市外项目较去年增长44.1%,战略性新兴产业参赛项目占八成以上;在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中,全国不同地区的273家优秀企业齐聚古都,唱响“中国双创好声音”!
如今,“双创”大潮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也成为全市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新热土。
站在风口,才能翱翔高飞。过去几年,“互联网+”疾风劲,我市乘势而上,积极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平台,放飞“洛阳智造”梦想。
几千公里外,数十台拖拉机在田间作业,拖拉机位置、状态、运行时长等数据在洛阳基地一目了然……依托“互联网++众创空间”,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利用自身在智能硬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一拖集团联合开发智能“东方红”拖拉机,让拖拉机从“傻大笨粗”的冰冷机械蝶变为“智慧农耕专家”。
截至9月,我市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增至65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孵化场地总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孵化资金总额2亿多元;在孵企业和团队5200余家,从业者达3万名,较去年同期均大幅增长。
自主创新、一路高歌,自创区建设让“洛阳创新”的金字招牌更亮、成色更足,必将在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征途中做出新贡献、取得新突破!
本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任姣姣/文
记者 潘郁 鲁博 常世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