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促进市场主体保持增长势头,关键在改革,目的是放活。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17年,我市紧扣“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多项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简政放权激发活力,创业创新蔚然成风。在企业落地上“做减法”,就是在发展经济上“做加法”:去年4月,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在“五证合一”改革的基础上,开始试点“二十二证合一”改革;去年8月,全市实施“三十五证合一”改革,将更多证照整合为一张营业执照,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去年10月,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共办理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172笔;此外,随着“掌上工商”模式的开启,以及我市全面推广的免费邮寄营业执照业务,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创新监管机制,推进公平竞争。我市不断创新监管机制,推进监管转型,积极构建信用监管新格局。去年,全市共有76873户企业按时参加年报公示,公示率达99.41%,居全省第一。我市信息归集共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已达64家,覆盖全市主要行政执法部门,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归集各类涉企信息45万余条,居全省前列。此外,我市还在去年实现了工商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建立了34个行政执法部门参与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制度,共归集40个部门118项事项清单 、2776条执法人员名录信息。
优化各项服务,融入大局提升效能。去年我市持续推进“政银企合作”战略,联合四大银行共为83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26.56亿元。积极做好小微企业“双创”工作,推出“开业礼包”、商标注册奖励等一揽子创新举措。围绕“商标强企、品牌兴市”战略,我市去年新申报5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认定3件中国驰名商标,目前我市驰名商标达34件、商标总量2.5万余件。
细数2017年,我市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的一系列新政持续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据最新统计,我市去年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260余户,截至去年11月底, 我市市场主体总量达383776户,居全省第二。一个个新增企业就是发展的加速器,助推洛阳经济实现更大飞跃!
本报记者 陈曦
2018,我们这样干
在所有的社会制度中,商事制度最具多样性和创新性。
当下,新的商业形态层出不穷,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能够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
关于商事制度改革,日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市将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具体包括:
着力放大改革效益,实现“审批更简”——
重点探索推进五项改革,确保工商登记更加便利:持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优化“多证合一”改革;完善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探索开展集群注册登记改革;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努力打造全省市场准入最便利化地区。
着力推进市场监管,做到“监管更严”——
持续做好年报公示,确保公示率不低于90%;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对企业“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归集共享和联合惩戒,推动形成“全市一张网”;规范加强网络市场监管,重点打击侵权假冒、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推动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开展平安市场创建行动,助推文明和谐美丽洛阳建设。
着力融入发展大局,确保“服务更优”——
抓住洛阳发展新战略定位和“两区同建”“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全省增长极”等重大机遇,创新服务举措,强化服务提升,着力打造三个服务品牌,确保服务优质化:助推自创区、自贸区品牌创建,形成服务自贸区、自创区的洛阳工商特色;发挥工商登记优势,设立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引资、引智和引技“绿色通道”;利用国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示范城市这一平台,完善提升“政银企”合作模式。
此外,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我市将持续推进“商标强企、品牌兴市”战略,力争今年新增2件以上中国驰名商标、2件以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集体商标,力争今年新增注册商标3000件以上,争取出现更多“洛阳名片”。
本报记者 陈曦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旅居福地
——访栾川县委书记董炳麓
栾川县委书记董炳麓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8年,栾川县将以“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栾川,实现生态美、百姓福、县域强、风气正”为引领,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生态立县、创新兴县”战略,加快建设向上向善旅居福地新栾川。
今年,栾川将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去除落后过剩产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沟域经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212”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钨钼新材料专业园区、洛钼集团选矿工程提升改造及APT二期扩建等项目,推进老君山景区提升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生物制药、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着力推动开放招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同步招商,做好“212”产业专题招商工作,拓宽招商产业领域,协调推进招商项目,巩固招商基础。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引领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栾川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等工作,做好老旧社区及老城区的提升改造工作,做好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打造“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山水生态宜居城,抓好基础能力提升,全力做好高速公路、县乡道路建设,继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栾川印象”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推广“区域品牌+扶贫基地+贫困群众”的扶贫带动模式。大力发展沟域经济,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抓好乡村清洁行动,重点完成60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达标验收工作,并建立常态化的推进机制。
着力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下大力气解决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冬季供暖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
本报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白佳丽
推动金融创新 服务实体经济
——访市金融办主任罗克振
市金融办主任罗克振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市金融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我市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加快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提供重要金融支撑。
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今年新增投放资金不低于380亿元。加强银企对接,计划全年举行大型银企洽谈会2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高成长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引金入洛”工程。积极引进银行和证券、基金、期货、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今年拟引进5家以上金融机构,持续丰富金融业态,打造豫西北地区最大的金融集聚功能区。推动设立各类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在洛投资。
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梯度培育,加强宣传培训,今年力争推动18家企业实现上市(挂牌)、再融资或并购重组。持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年实现资本市场融资245亿元以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资金投放力度,探索通过项目债、项目收益票等新形式为我市重大项目融资。
加快推动金融创新。谋划设立新的科技支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仓单质押、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持续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加大对扶贫开发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扶贫贷款投放,增强贫困户信用意识,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抢抓贫困地区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政策机遇,强力推动贫困县优势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积极防控金融风险。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本报记者 李迎博 通讯员 任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