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生 活·连 载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4月4日 星期

8 牡丹谱记(一)


牡丹谱记是牡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隋唐开始,我国已有关于牡丹的记述,但为牡丹撰记作谱始于北宋。北宋以来,历代牡丹谱记有二十余种,流传较广的有十来种。最早的牡丹谱记是宋代僧人仲休(亦记有仲林、仲殊)的《越中牡丹花品》(986年),之后有胡元质的《牡丹谱》(1011年)、邱濬的《牡丹荣辱志》(1023年)、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1034年)、张峋的《牡丹花谱》(1041年)、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1082年)、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1111年—1117年)、陆游的《天彭牡丹谱》(1178年)等。

明清时的牡丹谱记有:明代薛凤翔的《牡丹史》(1612年)、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1621年),清代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1669年)、钮锈的《亳州牡丹述》(1683年)、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1792年)、计楠的《牡丹谱》(1089年)、赵孟俭原著后赵世学增补的《新增桑篱园牡丹谱》(1910年)等。

这些牡丹谱记忠实记录了我国牡丹种群的起源和发展、各地主要牡丹品种和新品的培育过程和方法,也记述了各地关于牡丹的风土习俗和文化。牡丹谱记对于我国牡丹的传承发展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上述牡丹谱记中,最具史料价值的当数宋朝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内容详尽而又丰富多彩的应是明朝薛凤翔的《牡丹史》。上面说过欧阳修及《洛阳牡丹记》,这里再说说薛凤翔的《牡丹史》。

薛凤翔,字公仪,安徽亳州(今亳县)人,生于明万历年间,曾为鸿胪寺少卿。薛凤翔出身于名士世家,祖父薛蕙和父亲薛雨泉于亳县城郊建常乐园和南园,广植牡丹;明弘治年间首次将曹州状元红等名品牡丹移植园中;正德、嘉靖年间,又“遍求他郡善本移植亳中,亳有牡丹自此始”。

薛凤翔“英年挂冠,葺先人旧庐,啸傲其中,庋书万架,栽花万本,而牡丹为最盛”。薛凤翔就在这常乐园和南园中一边栽培牡丹,一边集三代栽培牡丹之经验,写出了《牡丹史》。

薛凤翔在他的《牡丹史》中记述了亳州的二百七十六种牡丹,并分类为神品、名品、灵品、逸品、能品、具品,对其中一百五十多个品种的花形、颜色进行了具体描述,阐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了亳州有关牡丹的风情习俗,还记述了有关牡丹的逸闻掌故,汇集了唐宋以来著名诗人咏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并且考证了牡丹的发展历史;有纪、有表、有书、有传、有考、有志,可谓洋洋大观,无所不包。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