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5月16日 星期

千古传奇看墓志
□王化昆
富弼墓(资料图片)
富弼墓志局部(资料图片)

开栏语

河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其中心区域的洛阳,出土墓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成为河洛文化的重要内容。看墓志、读墓志不仅能欣赏中国书法艺术,更能通过墓志记录的资料,了解许多历史事件,甚至能纠正一些历史谬误。今起,我们开设《洛阳墓志传奇》专栏,洛阳市文物局王化昆研究员将带着大家,去探一探这一方神秘的天地。敬请关注。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孝治天下,是中国历代的传统。《论语·学而》就说,一个人在家孝悌,几乎没有犯上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从来没有。《孝经·广扬名》也说,一个人孝以事亲,则可忠以事君。悌以事兄,则可顺事长辈。能把家理好,则可当官治国。只有孝事父母,方能忠事君王。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若一个人是孝子,则可被举孝廉,即可出仕做官。孝,不仅是生能色养,而且要事死如生。父母去世了,子女要以礼葬之,并放下工作守孝三年。于是,在丧葬制度中逐渐有了为亡者树碑立传的传统习俗。墓志正是在此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形成的。墓碑是立于墓茔地表上的;墓志,又称墓志铭,则是埋于坟墓中的。这中间有个从墓碑到墓志的演变过程。

墓志究竟起源于何时?在学界有多种说法,归纳说来有“秦朝说”(秦始皇陵刑徒墓)、“西汉说”(见于文献史料,《西京杂记》《博物志》等)、“东汉说”(洛阳东北郊出土的东汉延平元年《贾武仲妻马姜墓记》),这些常被学界称为早期墓志的萌芽。而最为大家所认可的,当数“魏晋说”。

东汉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鉴于时局动荡,天下凋敝,盗墓成风(曹操本人及董卓、吕布等都干过),遂提倡薄葬,下令禁立墓碑。三国曹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又下诏,禁止在墓地上设立一切设施和标志,包括墓冢、墓碑及神道两侧石像生等,即所谓不树不封。曹魏以后的西晋也延续这种做法。正因如此,曹魏、西晋皇陵至今并不十分明了。

虽然政府屡下诏令,皇亲贵族也能积极带头执行,但仍难禁民间久已形成的风俗。于是世人多变通行事,将原本立在地表的刻石埋入墓中,墓碑遂演变成墓志。但这一时期的墓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原来的墓碑相近,只是个头体量较小一些。

墓志真正定型则是在南北朝时期。早年出土于山东益都的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公元464年)的《刘怀民墓志》,是现在已知的最早带有“墓志铭”字样的石刻。此石首题、序文、铭文俱全,是后世墓志铭之首见。

在北朝,由于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汉人丧葬习俗中的墓志在北魏上层社会被普遍使用,从而彻底打破了曹魏西晋以来所提倡的薄葬规定,虽说铺张之风再行,但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北魏墓志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形制逐渐固定下来,大多呈正方形、有志有盖,且在行文方面也大致趋于统一。整个北朝也都继承了这一传统。

墓志大行于隋唐时期,且以唐代最为繁盛。唐代墓志占现已出土的墓志总数之大部。五代宋元以后,墓志数量有所减少,明清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存在。

墓志铭作为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是在志主卒后,由家人请别人撰写的,也有家人亲自撰写的。更有少数是墓志主自己生前写成的,在其卒后,由家人添加极少量的卒葬时间即可,这被称为自撰墓志铭。高级官员或有大功于国家的人的墓志,则由皇帝指派国家专门机构鸿胪寺负责撰写。官员墓志写好后,通常要由国家相关机构审查把关,不可随意抬升自己的地位。这也就保证了墓志内容的可信程度及史料价值。

墓志铭通常包括首题、序文、铭文三部分。首题相当于标题;序文多用散文撰写,内容包括志主名讳、籍贯、家族世系、历官、事迹、为人处世品行、卒葬时间地点等;铭文部分则是对志主一生的高度概括,主要是对逝者的赞颂和悼念,一般为四言、五言或七言韵文,也有混合而成的。

但也有只有序文而无铭文者,很个别的只有铭文,如2003年出土于偃师首阳山的《北魏慕容纂墓志》(东魏也有《慕容纂墓志》),除首题及末尾两行记述志主名讳、籍贯、下葬时间外,其余全文皆用四字一句的韵文写就。近年出土于洛阳的《元韦国宝墓志》,通篇就是七言诗文。

铭文原本应当是墓志的核心主题,但如今,大家更注重的是序文部分,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信息,可以用来研究家族、姓氏、婚姻、宗教信仰、地理、社会风俗、历史事件等。

墓志的大小尺寸,是有严格等级规定的:级别越高尺寸越大,依次递减。它代表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尊卑关系。

但实际情况远远超乎政府的规定,其中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远离京城的地区,天高皇帝远,制度的执行力可能就差些;在王朝衰败或局势动荡时,政府无暇顾及,也大大影响了制度的执行。还有,丧家家景殷实,又非官员,政府监管也会松弛些,他们就可能越规制作大尺寸的墓志。

唐代后期魏博节度使何弘敬的墓志,边长1.98米、厚0.5米,尺寸位列目前已出土墓志的首位。当考古工作者进入其墓室看到这块大石头时,竟不知道其作何用途,在看到文字后,方知是墓志,都大为吃惊。这种现象就是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造成的,唐王朝对尾大不掉的藩镇失去控制力,僭越行为时有发生。

洛阳已出土墓志最大者,当数北宋宰相《富弼墓志》,其边长达1.41米、厚0.3米,全文共计6595字,由著名政治家、宰相、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篆盖。

较之于大个头墓志而言,有些就小得可怜,有的墓志边长只有0.2米左右,更有一些是用砖雕刻而成的。这类小墓志,内容一般仅有一二十字,仅简单记载墓志主名讳、年龄、卒葬时间而已,是直接用利器刻画而成的,制作较为粗糙。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