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6月8日 星期

墓志怪象道不尽
□王化昆 文/图
自左向右的唐《田洪妻窦氏墓志》

我们之前说过,墓志的内容和规格是有规定的,但在现已出土的大量墓志中,从内容到形式,存在各式各样的独特或者叫奇特的现象。

有一部分墓志是对过去墓志的再利用,就是将原有墓志文字磨去,重新刻字,而原墓志的文字还隐约可见。唐人王建《北邙行》:“谁家碑石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就是这一现象的写照。可能还有很多墓志也是这样,只是彻底磨掉了原有文字,我们现在已难以发现痕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推测可能有几种原因。第一,在墓志雕刻的过程中,出现了难以弥补的错误,只好毁掉重来,这一类还不属于利用别人墓志。第二,从卒到葬时间匆忙,来不及去找更合适的石头,就临时拿来救急,也许是出土的前人墓志,也许是别人废弃的石头。第三,家境困难,利用出土墓志或别人废弃的石头,费用会小一些。第四,想借前人的灵气。我曾见过一个州刺史的墓志,也是这样用其他人的,原墓志文字都没磨干净。

墓志文一般都是由右向左读,但也有个别的是由左向右读,此类墓志大约占整体的千分之几,也就是说,千方墓志可能有三五方是这样的。

多数墓志的首题是居于整个石面的最右侧(上文提到的这种情况正相反),而有一些墓志的首题是在石头的最上部,如北宋《符寿现墓志》。还有一些,既有通常的首题,又会在石面的最上部再现一个“首题”,如在洛阳出土的北宋《任谠墓志》。而这个上部的“首题”,颇具墓志盖的性质,应属于墓志底、盖合一的特殊形制。因为,具有这类形式的墓志几乎都没有另外的墓志盖;而有独立墓志盖的墓志,也几乎不见这种情况的发生。墓志通常有底、有盖,共同组成一盒完整的墓志,底、盖尺寸大体相当。但也有约半数只有底而无盖。

大致来说,墓志文多是刻于石头正面,但也有两面刻字的,甚至有些是由两块或多块石头共同组成的。有个别的一人两方墓志,一方是首次安葬时所刻的,另一方则是迁葬或合葬时又刻的。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就收藏有隋代王赟的两方墓志。

墓志文字布局一般都是事先规划好的,因此,排版出来以后会很规整。但也有一些欠缺规划,刻到最后还剩一些文字而版面已被占满,只好转到石头的背面、侧面,甚至是墓志盖的底部及四周,给人感觉杂乱无章,十分凌乱。有的则是前疏后密,后面的字体变小了许多。也有一些是墓志刻好后,朝廷又予以赠官,更有甚者,文中竟然忘了书写墓志主的名讳,只好补刻于空白处。还有一些是在迁葬、合葬时,在首次埋葬墓志上简单加刻一些必要的文字。后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明显的字体不一,补刻痕迹明显。

在文字布局上,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在遇到如皇帝、志主父祖名讳及对墓志主尊称的“公”“君”等情况时,有的会空一格或多格,以示尊敬。行内称之为“平阙”。有些时候,更多的是清代,遇到皇帝庙号、谥号时,会直接转行,且高出正常文字两个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原本石头就有一些石花或坑洼不平,刻工就跳过,接着刻字。有些人不清楚这种现象,在识文断句时,以为此处有字而泐损。其实此处就无字。

一篇墓志文大多由一个人独立撰写完成。但也有的墓志文明确说,其序文部分与铭文部分是由两个人合作的,甚至还有两个人各自完成一篇铭文,就是说它有一篇序文、两篇铭文。墓志形成的初期,墓志不署作者名,后来逐渐偶有发现署名的,或者在文章里面提及。作者署名大约从唐代中期开始兴起,但也仍然有很多无名氏作品。

有一种现象,在古籍文献中几乎没有见过,但在墓志中屡见不鲜。那就是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墓志中,时常见到父子、祖孙、父女同名。照理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最讲礼制,父子同名,岂不乱套!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称呼?而且这种情况往往发生于知识家庭和官宦家庭,且当时相当重视家族谱牒的撰修,避家讳得到社会从上到下的提倡。出现这种现象又是基于何种原因呢?

简单说来,这一时期,儒家理论处于低潮,佛教道教大兴,整个社会处于思想大解放时期。这些知识阶层及官宦,为标新立异,并以之来自视高尚,故意为之。还有就是受北方少数民族遗风的影响。洛阳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收藏的唐《严挺之墓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明暹夫人严挺之,父亲也叫严挺之,是唐玄宗时的给事中、太府卿、尚书左丞、洛州刺史,两《唐书》有传。

在洛阳出土的数以万计的墓志中,有不少志文几乎相同或大致相同者。经比对发现,雷同的墓志文出现的地域、时间非常接近,所以说,应该存在一批职业墓志撰稿人。

古时,众多平民百姓是文盲,因此,衍生出一种职业,就是专门以代人起草状子、书信、墓志之类为生计者,也包括一些有官职或其他固定职业者,他们或有文才或有名气,经常受人之托撰写文章。为了省事,接活后,他们就用过去的底稿,然后根据当事人提供的基本资料加以修改,即又成为另一篇新文,从而轻易完成任务,拿到一笔润笔费。他们之所以敢大胆这样干,就是因为墓志作为随葬物,是埋于地下的,轻易不会穿帮。这些墓志很少署作者大名。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