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洛 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8月10日 星期
我乡我土
黄河流鱼儿
□孟新涛

我的故乡是离古都洛阳只有半小时车程的孟津。每每想起小时候记忆深刻的故乡趣事儿,黄河流鱼儿必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故乡的黄河有大半年的时间是泥沙翻涌的洪流。每到雨天,浊浪翻涌,枯树断枝顺流而下,洄转沉浮,人们称之为河柴。时常能看到在河边捞鱼的乡亲,捞不到鱼就顺便捞拾很多河柴。偶而还有一些花生,当时那也是稀罕物。

当时物质匮乏,吃上白馍是人们的奢求。吃肉,那得全家人勒紧裤腰带,省下粗粮拌着麸糠菜叶喂养猪,年底杀了那羸弱的年猪,还有能打牙祭的美餐就是“黄河流鱼儿”。

每到农历六月前后,上游的水库库底淤积的泥沙愈来愈厚,影响库容,不便通航。此时就要提闸放水,让泥沙随流而下,俗称泄洪调沙。这时便有许多鱼儿顺河而下,故乡人称:流鱼儿。

每到黄河流鱼儿时节,凡遇大雨天,人们就会做好捞鱼的准备。把墙上沉睡已久的舀子和葫芦拿下来拾掇一番。舀子是用竹条或藤条弯成一个圈儿,吊上尼龙绳网,固定在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棒上,做成的一种简易捕捞工具。葫芦是自家种的,牛头大小。用树藤或铁丝做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圈,一上一下套在葫芦上将葫芦固定,再用带子拴牢。有了这两样装备,谙熟水性的人就可以下水,在水流湍急的黄河中遨游巡视,睥睨河鱼了。

黄河流鱼儿时,波涛汹涌的中流往往是大鱼的属地,小鱼则离岸较近。胆大的壮汉们,或背着独葫芦,或背着双葫芦,威武者扛着盘葫芦(四个葫芦固定在一起),排成一溜,一路小跑到上游选择下水点。

背独葫芦者一般在近岸处,水流稍缓。背双葫芦(两个大葫芦)或盘葫芦者常常在中流击水。水性稍差者或者孩子们就只好在岸边用小舀子捞或用木棒敲。

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在河边的窑洞里为生产队看护东西。我去河边和爷爷玩儿,正好赶上黄河流鱼儿。

河边人声鼎沸,如故乡农村赶集一般。

河中心满是背着盘葫芦一起一伏、肩扛大舀子随波逐流的弄潮儿。岸边是水性“二把刀”和孩子们的乐园。

我拿着一根嵌了钉子的木板,站在岸边啪、啪……敲得不亦乐乎。水中的鱼不时露出黑色的脊背,孩子们就挥舞着棍子敲,当然,远不如旁边拿着舀子的大人一捞一个准儿。

流鱼儿时节,人人都兴奋得合不拢嘴,我们这些小孩子也高兴得直蹦高儿。母亲把捞来的鱼,拾掇一番切成块儿裹上面,摊在鏊子上煎得哧啦作响,令人垂涎欲滴。多少年过去了,那份幽香依然在舌尖的记忆中飘荡,童年的快乐依然深藏于内心那片净土。

后来,随着外出求学,我漂泊的脚步越走越远,以至于数十年来再未闻黄河流鱼儿的轶闻。在我渐渐遗忘了黄河流鱼儿时,小妹和妹夫在家人群里发的视频和照片让我瞪大了眼睛。

“黄河流鱼儿了,看,看,好大的鱼儿!”

视频中一个人背着两条大鱼一溜儿小跑,后面还有一个人忙不迭地帮着托鱼,看情形每条鱼足有二三十斤。

另一视频:一个小伙子前后各搭着一串鱼,在沼泽般的黄泥浆中吧唧吧唧地挺胸前行,一副傲娇模样,让人啧啧称羡。

小妹说,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促成了这次黄河大流鱼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故乡人、中国人,浑身上下都浸润着她宽广、浑厚、善良的品格。每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都堪称大手笔,擘画出一幅山河奔涌的泼墨山水长卷,动静相宜,辉映成趣。

大河奔流,生生不息。黄河流鱼儿,亦乐亦奇。黄河流鱼儿,流失的是岁月,打捞的是人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