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洛 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9月12日 星期

“火”红的幸福
□王娅民

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我,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做饭的“火”的步步升级,让我感触颇深。

小时候在老家,家家做饭的炉灶都很简陋,在厨房的一角用砖或土坯垒一个灶台,表面用白土和大麦糠和成的泥涂得光滑整齐,再用模具扣一个“锅圈”,这就是保障全家一日三餐最重要的地方了。

那时烧的是散煤,一般都在灶台的旁边留一块地方做轧(zhá)煤池。轧煤是很繁琐且费力的活儿,要用一定比例的红土和煤浇水一起和,用铁锨一直用力翻,直到轧成黏状,才算完成。轧好一池煤,常常累得人气喘吁吁。老家有这样一句话来描述做饭人的辛苦和繁琐:“天天围着锅台转,轧煤、刷碗、扛灶火。”

那时买煤也是一件困难的事,要拉着架子车到几十里外的煤窑上去拉。记得那时父母去拉煤常常是天不亮就出发,翻山越岭几十里山路,拉着装着几百斤煤的架子车,走走歇歇,常常是摸到天黑才能回来。

后来,蜂窝煤替代了散煤,节煤炉代替了泥炉灶。记得第一次用上高效节能的蜂窝煤,母亲高兴地说:“这可真省事,以后再也不用轧煤了,也不用跑恁远去拉煤了。”

煤炉虽然方便,但那时的煤质硬,上火慢,做饭要提前开火,到做饭时火才能上来。如果换煤晚了或是晚上火没封好,就会出现灭火的情况,为了我们能按时吃饭、上学,记得母亲常在厨房烟熏火燎地生火,用柴火引,用扇子扇,满屋子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

到了20世纪90年代,液化气的出现让厨房里的火进一步升级,不单火旺做饭快,并且干净卫生,省去了换煤球、封炉子的繁琐程序,随用随开,十几分钟饭就能做好。但麻烦的是,一罐气用完,要自己扛着煤气罐去换气,几十斤重的罐子,扛着费时又费力。后来随着液化气站的增多,他们服务态度也好了,有专门负责送气上门的人,只要一个电话,液化气就送到了家里。

如今,天然气的普及,又让煤气罐渐渐从厨房退出。天然气管道通进千家万户的厨房,做饭时,只要一扭开关,几分钟功夫一顿饭轻松搞定,安全放心,再也不用担心饭做到一半没气的烦恼,更无须操心每个月灌气的麻烦。做饭也不只局限在炉灶那看得见火苗的火,厨房中各种现代设备的“火”更是一应俱全,电磁炉、电饭锅、电饼铛、微波炉……炉火的变迁,已让做饭变成了一件轻松快乐的事。

厨房的“火”从散煤到如今的天然气,只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变化的一个缩影。看看我们的身边,工业、农业、交通、教育,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生活会像这越来越旺的炉火,“火”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