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昆
《元顺墓志》1937年出土于洛阳城西,墓志高58.5厘米,宽57厘米。志文28行,满行34字。该墓志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1 聪明好学又孝敬
元顺(公元487年—公元528年),字子和,河南洛阳人,景穆恭皇帝拓跋晃之曾孙,任城王元澄之子。他自幼聪明好学,九岁师从著名学者陈丰,王羲之《小学篇》,全文数千字,他时间不长就烂熟于心。
元顺十六岁,即精通《杜氏春秋》,还常召集同好讨论其中奥秘。当时天下升平,国富民康,富贵子弟皆以交友游玩为快事,唯元顺孜孜不倦,以读书度日。
元顺还是一个孝子。父亲元澄去世后,元顺立即依例辞官在家守孝,“哭泣呕血,身自负土”,哀嚎以致吐血,还亲自背土葬父。有记载说他当时年仅25岁,因父丧,便头生白发,守孝期结束后,就再无白发,世人认为是孝思所致。
2 崇俭尚朴重气节
史书记载,建义元年(公元528年)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屠杀百官之前,因久闻元顺耿直屡谏之名,遂私下派人告诉元顺,不要到河阴参加祭天仪式。其中缘故后人一目了然,也透漏出这个杀人魔鬼尚有惜才之意。但元顺仍然前往河阴,只是走到半路,就得知大屠杀的消息,急忙返回京城,然而途中遇到抢劫之人,被害身亡,此事与“河阴之变”同日。
元顺被害后,衣衫不整,但其家徒四壁,只有书数千卷,无物敛尸,门下通事令史王才达撕裂自己身上的衣服,勉强覆盖元顺的遗体。孝庄帝命黄门侍郎山伟前往为元顺吊丧,山伟见状悲从中来,号啕大哭。山伟返回复命时,告以元顺死状,孝庄帝闻而震悼,敕令侍中元祉:宗室丧亡者众多,抚恤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元仆射清廉高洁的操守,直到遇难之后才彰显出来,可赐给他的家人一百匹绢,用以资助丧事。其他死难者不得仿照此例。
元顺为官的气节、操守为时人所共见。《元顺墓志》说他“处贵毋贪,崇俭尚朴,身甘枯槁,妻子衣食不充,尝无担石之储,唯有书数千卷”“遽贵能贫,俭身约口,布被脱粟,敛衿见襟”,正与上述记载相映照。
元顺之死引起皇帝和朝臣的重视,谋害元顺的凶手鲜于康奴听闻消息,畏罪潜逃。元顺的长子元朗,时年17岁,他为替父报仇,卧薪尝胆,终于手刃鲜于康奴,以其首祭于元顺之墓,然后主动上朝请罪。
3 正直为官敢谏诤
元顺究竟有何超人之处,竟让尔朱荣都对他产生爱惜之心?《魏书》卷十九中《元顺传》记载的数件事,足以回答这一问题。
其一,元顺任给事黄门侍郎时,领军元乂威势正盛,凡有官员升迁,无不登其门拜谢。而元顺仅上拜表而不去相见,元乂就问元顺原因。元顺正色说:“天子年少,让宗亲辅政,叔父当以公为心,推举贤良,报效国家,怎可私售恩情,让人去感激你呢?这样岂不有负重托!”元乂为元顺从叔,在讨论朝中大事时,元顺常直言不讳,从不会阿谀奉承,元乂也惧他三分。有一次,元顺对元乂说:“当今北方六镇局势不稳,是国家心腹之患,请派我为都督,我愿为国效力。”元乂对元顺心存疑虑,不想授以兵权,就推脱说这是朝廷之事,自己无权决定。元顺说:“叔父手握国柄,杀生由己,此时却说还有朝廷!”自此,元乂对他是又怒又恨。
其二,元顺任侍中时,中山王元熙起兵讨伐元乂,兵败被诛,后方得改葬。元顺陪侍西游园,趁机上奏胡太后说:“臣昨天观看中山王家葬,不仅宗亲哀其冤酷,行路之人,见其一家七人丧命,都潸然泪下,无不酸泣。”元乂妻当时就在胡太后之侧,元顺指着她说:“陛下奈何以妹妹之故,不追究元乂之罪,使天下怀冤!”胡太后也默然不语。
其三,朝廷派尚书卢同带兵到营州镇压反叛,结果大败而返。侍中穆绍与元顺等共同商讨卢同之罪。卢同此前曾把一豪宅借给穆绍,穆绍很想为卢同说话。元顺抢先发言说:“卢同终将无罪!”胡太后惊问其故,元顺说:“卢同有好宅给了身居要职的侍中,何虑获罪?”穆绍惭愧得不敢说话。最终,卢同被依法判罪。
其四,元顺对胡太后也毫不客气。胡太后很爱打扮,还常外出游幸。一次外出,元顺当面谏诤道:“《礼》曰,妇人丧丈夫,自称未亡人,头不戴珠宝金银,身不穿绫罗绸缎。您母仪天下,年近四十,过于修饰,何以示后世?”胡太后羞愧不出。回到宫里,责备元顺:“我从千里之外把你调到京城,难道就是让你当众羞辱我吗?”元顺毫不退让:“陛下盛服炫容,不怕天下耻笑,还怕臣一人之言?”
其五,在任吏部尚书兼右仆射时,高阳王元雍想让朱晖当廷尉,数次向元顺表达此意,但元顺并不给面子。元雍恼羞成怒,竟直接下了任命书,元顺将任命书投于地上。元雍大怒,当众羞辱元顺道:“我是天子之子,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元顺你是什么东西,竟将我亲自下达的任命书投弃于地!”元顺说:“高祖迁都中原,创定新的官制,朱晖身为小吏,怎可为廷尉!殿下既是先皇兄弟,岂可坏了规矩。”元雍说:“我为丞相、录尚书,如何不能用一人为官?”元顺道:“我没有得到圣旨,让你掌管官吏选拔。你若一定要这样,我当奏闻圣上!”元雍闻听,只好退让。
《元顺墓志》说他“乃忘潜润之工言,誓捐七尺以奉上,有犯无隐,谠言屡陈,或致触鳞之失,其志在磨而不磷”。这是对他一生正直谏诤的最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