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一首《洛阳陌》,诗语流畅,流水一样。诗云: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此诗意象美好,读来有愉悦感。可惜一些人在解读此诗时,只注意到首句“白玉谁家郎”是用典,是指西晋的美男子潘岳(潘安),哪晓得此句明指潘岳,实指李白自己,大诗人在此又幽默了一回。
《世说新语·容止》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南朝诗《洛阳道》亦有“玉车争晓入,潘果溢高箱”句,大意是说:西晋文人潘岳,长得很帅,面容姣好,美如白玉。他少时常携弹弓走在洛阳道上,优哉游哉,风流自在,妇女遇他,莫不喜爱。潘岳驾车过早市,女子们纷纷争赏,争相往其车厢里投掷水果,以示爱意。
这便是成语“掷果潘郎”或“掷果盈车”的来历,但李白写“白玉谁家郎”,不见得坐实写潘岳。因为自古以来,徜徉于洛阳陌、洛阳道上的风流才子多着呢,绝非仅潘岳一人,要不,《洛阳陌》《洛阳道》怎会成为常调名曲呢?再说了,面容姣好、美如白玉的男子甚多,譬如“巍峨若玉山之将崩”的嵇康,还有“傅粉何郎”何晏,都是著名美男子。尤其是何晏,面白异常,使人生疑,以致引起魏明帝的疑惑,问:“平叔(何晏的字)脸上是不是擦了粉?怎么那么白呀?”为了验证,魏明帝竟让何晏于大热天吃热汤面。何晏吃得汗流满面,不断用衣袖擦脸,但擦来擦去,面容皎洁如故,并无粉痕。魏明帝这才知道何晏那是真白!
那大诗人李白呢,肤色白不白呢?民间说李白如玉,肤色很白,要不咋会叫李白?这当然是愉快的笑谈了。但李白的气质,天生风流飘逸,类属“白玉郎”式人物,却是名副其实的。所以,我认为此诗首句写法,第一是统写:“白玉郎”统指所有潇洒美男子。第二是嫁接:明写潘岳作引子,暗写李白藏主旨。如若不信,请看第二句“回车渡天津”。“天津”指什么?是指天津桥呀!天津桥始建于隋,原是浮桥。到了唐代,改为石桥。唐代诗人李白能走上天津桥,西晋人潘岳能走上天津桥吗?他可比李白早生几百年哩!西晋时还没修建天津桥呢。
前人论诗,张口便认定首句写潘岳,理由有三:其一,“白玉郎”嘛当然指美男子潘岳。其二,“惊动洛阳人”嘛,洛阳女子确实曾争睹潘岳。其三,“看花东陌上”嘛,潘岳曾是“河阳一县花”。这么多的理由,其实一考证便可推翻——因为查查历史,魏晋时洛阳城东无大面积桃李树,私家园林也都不在那里。到了唐代,城东才开始遍植桃李,每到春暖花开,洛阳仕女都到东陌看花,这在唐诗中也多有反映。
比如,刘希夷有诗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方平有诗句“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刘禹锡有诗句“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他们都写了城东桃李花。另外,洛阳八小景中的“东城桃李”也是佐证。
著名园林学者王铎先生在《洛阳古代城市与园林》这本书中说,唐时东都洛阳,本是山水城市,也是花园城市,其中园林花木分布为:城西有以神都苑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宫北有为皇室人员提供服务的御花园,城南和龙门以南伊水两岸是大量的私家别业园林,城东则是触目生春的桃树李树风景带。
花木种类的分布也有特点:皇家园林内花木繁多,但以“苍松满苑”取胜。御花园花木均绕水池而栽种,而以“池中金花草”取胜。城南私家别业的花木多而杂,但以南方“奇花异木”取胜。城东则只种桃李,不种奇花异草,盖因城东接近农人耕田,种这类树木除了欣赏桃李花开之外,还能收获大量的果实,以增加农人收入。
涉笔至此,算是把此诗内涵挖了一遍,挖出了一点历史信息,这是研史法,不是诗赏析。但即便如此,最后也需把此诗大意翻译一下:那个粉白如玉的帅哥是谁家少年郎?看!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在城东一带看花,惊动洛阳人都来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