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 体·连 载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2月5日 星期

11 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文化(上)



我们通常讲中国文化是由儒道佛三教合流而构成的,当然,儒是不是教,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它当然不像其他宗教那样,有严格的教规教义,有一定的礼拜仪式,但从它对中国人及周边国家的实际影响来看,说它是一种教也不算过分。如果我们不纠缠于这个名词,姑且称它是一种教,那么儒道佛三教合流构成中国文化这个命题,是可以成立的。三教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其中的主干是儒家文化,因为它是两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儒家文化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当中,即“十三经”。《诗》《书》《礼》《易》《春秋》统称“五经”,其中《礼》分“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分“三传”,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再加上《孝经》《尔雅》《论语》《孟子》。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孟子》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思想。作为儒家经典,它们的传播本来就广。到了南宋,伟大的思想家、学者朱熹,把“十三经”中《礼记》里他认为最重要的两篇——《大学》和《中庸》抽出来,加上《论语》和《孟子》,合成“四书”,写了一部高水平的《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从元代开始,《四书集注》成为科考的必读书。

及至明清,《四书集注》更是成为八股取士的考题来源与答题标准,以至读书人识了字之后,别的书都可以不读,一定得先把《四书集注》背得滚瓜烂熟,否则就没有前途。自此《论语》和《孟子》更是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大约一百年前,国学大师梁启超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古代典籍,提到“四书”的时候他说:“六七百年来,数岁孩童入三家村塾者,莫不以四书为主要读本,其书遂形成一般常识之基础,且为国民心理之总关键。”

梁先生说,明清以来,小孩进入最普通、最基础的私塾,老师都拿四书作课本,所以它们已经成为人人都具备的常识基础,而且还是了解国民心理的总关键。因为中国人就是在孔孟之道的长期熏陶下,日积月累,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结构。一般来说,人心是相同的,所以中国人对一件事的反应跟外国人大体是相同的,高兴了会笑,悲痛了会哭,但遇到有些事,中国人的反应跟外国人不太一样,而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两千年前孔子和孟子在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做出某种评论,产生某种反应。深受孔孟影响的中国人,再碰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做出跟孔孟相同而跟外国人不同的反应。

除此之外,由于《论语》和《孟子》是每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学生都要读的书,所以这两部书里的全部语句,都变成了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