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谱写浓墨重彩的洛阳篇章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

产业兴旺,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 《洛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解读之三

100克包装,叫“二人世界”;150克包装,叫“三口之家”;200克包装,称作“幸福美满”……走进“栾川印象”优质农产品旗舰店,栾川玉米糁已然“华丽变身”,告别了“麻袋装”,以精致生活的标签,走进了游客的购物车。

不仅如此,土蜂蜜、山核桃等初级农产品,柿子醋、香菇酱等加工品,都有了统一主题的包装和品牌,摆上了营销中心、电商平台,闯进了全国大市场,并带动背后数以万计的农民增收。

农业,事关“粮袋子”“菜篮子”“钱袋子”。推进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洛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结构调“优”

洛阳“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和“五山四岭一分川”的地形地貌,以及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在传统种植业上没有优势,但发展特色农业空间广阔。

在嵩县库区乡的丘陵区,过去乡亲们种植小麦玉米,靠天吃饭,一年两季纯收入也就几百元。如今,当地调整结构,发展辣椒种植5000余亩,亩均收益超过3000元。而在孟津县会盟镇、送庄镇一带,同样的一亩地,种植大棚蔬菜、草莓等,收益超过1万元。

战略规划提出,我市将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造环洛阳市区都市型生态服务圈、近郊现代高效农业圈和远郊生态特色农业圈,因地制宜建设优质小麦生产、杂粮、蔬菜、林果、中药材、草畜、水产品、烟叶等特色优势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特色优势富硒农业和“万元田”“万元林”,着力推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升级。

同时,我市将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提升农业装备化水平,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气象、农技、保险等生产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夯实基础能力。

产业升级向“融”

当下,以孟津凤凰山田园综合体、洛宁上戈豫西苹果谷、栾川伊源康养谷等为代表的沟域经济示范区蓬勃发展。在示范区内,传统农业与二产、三产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让农民鼓了腰包,让农村换了面貌。

“融合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创新农业组织方式,实现农业多功能开发与农村经济多元化的有机结合,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新优势。

按照战略规划,我市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沟域经济、特色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到2022年,农产品初加工率在90%以上,建成40个沟域经济示范区,打造50家示范性休闲农业园区,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点全覆盖。

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农民增收。下一步,我市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小农户积极融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此外,我市将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到2022年,全市90%以上村实现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质量求“效”

当前,农业发展已由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必须强化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对此,战略规划提出,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质量兴农科技支撑行动,不断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在质量兴农方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到2020年,完成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50%以上的“三品一标”基地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

在科技兴农方面,重点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目标,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等,争取在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在品牌强农方面,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我市农业品牌公信力。到2022年,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个以上、特色农产品品牌40个以上。

本报记者 白云飞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