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文 体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2月22日 星期

26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如此风月,奈何人生(下)


无奈春光虽好,却特别短暂,所以他们常常要惜春、伤春。因为它象征着最为美好的年轻生命,但也最不持久。这是唐诗中咏春诗的核心主题。

我们照例通过诗歌来作说明。白居易有一首《柳絮》诗: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这首诗描写暮春三月,柳絮飞舞,行人的头发因为落满柳絮而变白。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黄莺和杨花人格化,安排黄莺给杨花捎信,让它牵绊住春天匆匆的脚步。我不想特别表扬这里拟人化用得如何好,而想说说这首诗的第二句“与春老别更依依”,写出了白居易内心深刻的伤感,他不能确定自己还有多少寿命可以从容地欣赏将要到来的一个个春天。对他而言,春天固然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但更象征人生新的一轮流逝的开始。

如果将春天与爱联系在一起,就更让人惜、让人惊了。且看李白的《春思》诗: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这类诗歌深受南朝民歌影响,南朝《子夜四时歌》有“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之句,李白袭用其意,写闺中女子孤独失落的情怀,她怨责春风:我并没有邀约你,你为什么要来吹开我的罗帷?这里当然不是真的指责春风,这是一首见春伤情的闺怨诗。诗中女子因为春天的到来,想到自己情无所属,眼看着就要莺老花残,感到十分伤心。她的伤心埋在心底也就罢了,现在被春风翻动了起来,这让她着实伤感。所以我说什么人最爱春天,是女孩儿,裹了整整一个冬天,终于可以让人知道自己身材有多好了。但最怕春天的,也是女孩儿。

对照一下西方人写的诗,可不像这样。如法国诗人戈蒂耶有一首名诗《春天最初的微笑》,无非是写春天的葡萄园和雪花莲。至于普希金的《春天》,直接称春天是“爱的佳期”。

所以,相比西方这些歌唱春天的唯美诗人,唐代诗人更愿意被人视作感伤诗人。他们沮丧的脸上似乎都写着:春天啊,你漂亮得实在让我毫无办法!

再说说秋天,秋天也是充满变化的季节,不过与春天从无到有,向上变化不同,它是从有到无,向下变化。中唐诗人钱起有一首《题苏公林亭》,就将“万叶秋声里”与“千家落照时”相连,所以前者常常与人年轻的生命对应,后者自然常被人与垂死的生命相连。

唐诗中悲秋诗的数量特别庞大。诗中很多男女,对此都情不自禁。举一首唐末诗人韩偓的《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此诗以工笔精细刻画美人深闺绣户中的陈设,点出已凉未寒的特有时令气氛。诗中女主人公始终没有露面,全诗也通篇不着一个情字,但无限闺情还是从床上锦褥的暗示中曲曲道出。你想想,一个女子需要八尺大床吗?

这是诗人在暗示你,她原来身边是有人的,或者去游宦,或者去经商,已经离开了。本来也没什么,但现在秋天到了,天气转凉,看到落叶归根,百鸟归巢,这个时候那个人不出现,就让她顿生几分难耐之感。所以,透过平静的吟咏,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正是主人公秋天里的深闺寂寞。

至于唐诗为什么会如此专注季节的表现?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风土的影响,一个是传统的影响。前者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四季分明,转换清晰。因此比长处寒带与热带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养成对岁时的敏感。后者是指中国人历来富于自然意识和时间意识,人生感触强烈,能由季节的推移想到时间的变换,再由时间的变换想到生命的消亡。所以写季节就是写时间,就是写人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