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发的《洛阳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医养结合智慧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多项惠民举措。
形成多层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格局
根据方案,我市将健全完善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结合为重点、“互联网+”为手段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我市将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重点推进医疗卫生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力争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到2020年年底,我市将基本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格局。
方案提出,我市将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基本服务制度,制定养老服务清单。力争到2020年,在全市形成“市有统一监控平台、县(市)区有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街道有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有养老服务站”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
方案提出,我市将全面开展医养结合智慧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
我市将充分利用现有社区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逐步形成街道办事处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供给格局,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40个医养结合智慧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个,全面提升居家和社区医疗养老服务保障能力。
医养结合智慧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如何建?方案给出了具体标准——
三种模式:
1.一体式:按照“一厅两中心”的模式设置,由同一运营主体经营一个接待大厅、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紧急援助和到户式居家养老服务等。
2.嵌入式: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运营,设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增加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主体运营,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医疗卫生服务功能。
3.结合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依托社区服务平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基层医疗机构组建专业医护人员队伍,建立快速联动的工作机制。
十项服务:
医养结合智慧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重点开展智慧信息服务、医疗康复、基本公卫、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助浴、精神关怀、教育培训、志愿服务等10项服务。
强化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
特殊困难老年人是指“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低保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等。
方案提出,我市将探索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服务制度,到2020年,市本级和9个县级政府示范性养老机构全部建成投用,全市136家乡镇敬老院全面完成改造提升。
为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兜底保障作用,城市特困老人、农村特困老人将享受优先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权利。我市将向不愿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散居特困老人发放补贴,或提供政府购买服务。
此外,我市还将启动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制定特殊困难老年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委托专业服务机构或组织,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推动“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
我市将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提供智能服务。同时,将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和养老信息资源服务共享。
按照方案,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培育2家以上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组织,50%以上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由社会力量运营。
——搭建市级综合养老服务数据中心。我市将着力打造集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养老服务机构场所网络地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时监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数据分析平台。同时,大力拓展市“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提升县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功能。我市将不断提升9个县(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服务水平,使之具备为县域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等服务的能力。
——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示范街道。我市将重点从建立完善线下养老服务体系发力,促进各项为老服务进入社区和老人家庭。同时,通过构建智慧养老服务网络、配发智能适老产品和穿戴设备等方式,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本报记者 李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