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3月22日 星期

平泉山居:唐代洛阳植物园


平泉山居是唐朝名相李德裕的别业园林,在今龙门西南约5公里的伊川县城关镇梁村沟一带,也称龙门山居。这里平泉山秀丽如画,平泉河碧水清流,风景绝佳,是洛阳八大景之一“平泉朝游”所在地。

平泉山居内遍植奇花异草,广集珍木怪石,是当时洛阳的“植物园”,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唐代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1 继承父志建山居

李德裕,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在唐文宗、唐武宗时曾两度拜相,他反击回鹘、平定泽潞、加强相权、抑制宦官、裁汰冗官,是一位极有作为的政治家。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是唐宪宗时的著名宰相,还是著名的地理学家,现存最早的古代总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就是他编著的。李吉甫对龙门西南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很是向往,曾在《怀伊川赋》中吟咏:“龙门南岳尽伊原,草树人烟目所存。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园。”

李德裕建造平泉山居,是对父亲遗志的继承。他在《平泉山居诫子孙记》开篇写道:“经始平泉,追先志也。吾随侍先太师忠懿公,在外十四年,上会稽,探禹穴,历楚泽,登巫山,游沅湘,望衡峤。先公每维舟清眺,意有所感,必凄然遐想,属目伊川……吾心感是诗,有退居伊洛之志。”

2 “平泉朝游”成一景

平泉山居建好后,规模浩大,“周十余里, 台榭百余所”。每当旭日东升,整个山居披上了金色霞衣,悠扬的牧笛声在空中回荡,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因此平泉朝游也与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铜驼暮雨并称洛阳八大景。

这一带被称作“平泉”的园墅很多,李德裕的山居只是其中之一。而令他津津乐道的是,虽然家家有泉水,但泉源在自己园内,由此产生一种优越感,这也从一个方面体现出这位名相可爱的一面。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灵泉赋》,说泉水从园内高处发源,“广不逾寻,而深则盈尺”,泉源宽度不足一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深度超过一尺,涌出后形成溪流,不断有其他泉水汇入,绵延数里,山居的主要景观几乎都在溪流左右。

泉水构成了平泉山居的骨架,园景的主体则是花木和奇石。李德裕搜集了南方珍稀花木百余种,悉数移植入平泉山居,这里也成为当时的“植物园”。李德裕还创作了杂著《平泉山居草木记》,“记所出山泽,庶资博闻”,如钟山(今江苏南京紫金山)之月桂、杨梅,金陵之栾荆、杜鹃,芙蓉湖(在今江苏无锡西北)之白莲,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之海棠,永嘉(在浙江温州)之紫桂等,基本可视为一张记录木石产地的清单。这些从南方移来的花木在平泉山居长势良好,由此也可见“洛阳地脉花最宜”所言不虚。

李德裕对平泉山居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在《平泉山居诫子孙记》中,一边写建筑之苦:“吾乃剪荆棘,驱狐狸,始立班生之庐,渐成应叟之宅,又得江南珍木奇石,列于庭除……”一边写严厉的家训:“鬻吾平泉者,非吾子孙也。以平泉一树一石与人者,非佳子弟也。”平泉山居不能卖,里面的一树一石都不能给人,可见他对山居的喜爱。

3 平泉诗作记山居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李德裕对这座倾尽心力建造的山居发自内心地喜爱,但由于政事繁忙,他一生之中大概只在这里住过三次,加起来不超过一年。

内心喜欢却没机会居住,李德裕只好将这份情感倾注于诗歌之中,他写了很多首关于平泉山居的诗,如《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夏晚有怀平泉林居》《思山居十一首》《晨起见雪忆山居》《重忆山居六首》《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二从事》《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等。这些诗中多次出现“思”“忆”“念”“想”“怀”之类的字眼,比如《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我有爱山心,如饥复如渴。出谷一年余,常疑十年别。春思岩花烂,夏忆寒泉冽。秋忆泛兰卮,冬思玩松雪。晨思小山桂,暝忆深潭月。醉忆剖红梨,饭思食紫蕨。坐思藤萝密,步忆莓苔滑。昼夜百刻中,愁肠几回绝……”诗中充满了对平泉山水的思念、眷恋之情。

除了李德裕的平泉诗,当时身在洛阳的白居易、刘禹锡等文人,也常到平泉山居游山玩水,留下不少诗篇。白居易在《醉游平泉》中写道:“狂歌箕踞酒樽前,眼不看人面向天。洛客最闲唯有我,一年四度到平泉。”

李德裕死后,平泉山居很快被毁,盛景不再。清代,李德裕的赞皇老乡安佑写了《平泉旧址》一诗:“相传平泉旧有名,繁花落尽碧烟生。珍花异石归何处,流水高山空有情。”字里行间充满无尽的叹惋之情。

本报记者 田中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