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4月17日 星期
38岁的郭智锋在外务工多年后回乡创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扎根奋斗
油用牡丹开出富贵花


编者按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今起,本报开设《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助推农村农业发展》专栏,记者将深入乡村一线,走访河洛大地上涌现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优秀代表,报道各地各部门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好做法、好举措,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敬请关注。

目前,市区观赏牡丹进入盛花期,吸引八方来客。在新安县五头镇神堂村,200多亩凤丹牡丹也成花海,微风吹过,淡淡花香沁人心脾。这片牡丹的种植者是38岁的郭智锋。昨日,记者见到郭智锋时,他正忙着指导村民采摘牡丹花瓣。

漂泊多年回乡创业

“今年我们的牡丹正式进入收获期。”郭智锋望着眼前洁白如雪的牡丹,言语中充满期待。

郭智锋是新安县五头镇人,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先后从事摩托车维修与汽车钣金喷漆等工作。2011年,他到武汉一建筑工地开车,无意间接触到机械租赁。他看中这一行当,便用多年积蓄和从亲友处借来的钱,购买了搅拌机、装载机,在当地干起机械租赁生意。

2014年,郭智锋选择回家乡创业。起初,他感觉养老产业属于朝阳产业,想投资建养老院。不过,他多番考察后放弃了,因为找场地、建房屋需要一次性投资三四百万元,对他来说资金压力太大。

就在此时,《洛阳晚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让他与油用牡丹结缘。

决心种植油用牡丹

“据那篇文章介绍,我市正大力发展油用牡丹,该产业受到政府重视和扶持,前景广阔。”郭智锋说,他了解到,油用牡丹被称作“铁杆庄稼”,花瓣可做成牡丹花茶,花籽可提炼精油,“一次种植,3年投资,30年持续收益”这句话让他充满浓厚兴趣。

郭智锋到孟津、宜阳等油用牡丹种植基地考察,并咨询政府的补贴政策。近1年后,他决定在老家租地种植油用牡丹。可是,他的决定遭到父母反对。父母种了一辈子地,认为想从土地种植上挣钱很难。他向父母耐心解释,成功说服了老人。其实,他心里也在打鼓,从小没种过庄稼,他也担心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思来想去,他决心放手一搏,“大不了从头再来”。

2015年10月,郭智锋在老家承包了260亩土地,从安徽引进60万棵价值15万元的凤丹牡丹幼苗,开始了油用牡丹种植。牡丹娇贵,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它们死亡。他邀请专家前来指导,并参加县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学习油用牡丹种植技术。

成立公司稳步发展

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说起牡丹种植头头是道,郭智锋笑着说,他都是从实践中学习来的。去年,200多亩牡丹有了4万元收入,今年势头更好,预计收入十几万元。

不过,近两年油用牡丹价格不稳定,仅靠卖牡丹花瓣与果荚,利润较低。为此,郭智锋在延长牡丹产业链方面下功夫,尝试制作牡丹花茶,拿到市场上销售,效果不错。如今,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品牌,并准备购买牡丹花茶、牡丹籽油的加工设备,量产包装后推向市场,同时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市农广校副校长孙承都说,郭智锋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代表。农村活跃着这样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魏巍 通讯员 谢清华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