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5月17日 星期

禾黍离离半野蒿 昔人城此岂知劳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

许浑(约公元791年—公元858年),字用晦,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一生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其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等。

洛阳,是有名的古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曾建都于此。隋炀帝时,在旧城以西十八里营建新城,武则天时又加扩展,成为唐代的东都,而旧城由此芜废。凭吊故城,诗人有感而发。

登临送目,一片荒凉颓败的图景展现在眼前:禾黍成行,蒿草遍野,再也不见旧时城市的风貌。“禾黍离离”,是从《诗经·黍离》篇开首的“彼黍离离”一句而来的。原诗写周王室东迁后故都的倾覆,以寄托哀思。这里加以化用,也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

由城市的衰败,诗人遥想当年兴建时的情景。“城此”的“城”,这里为筑城之意。“岂知劳”的“知”,这里有顾得上的意思。劳动人民世世代代不辞艰辛,用双手修建起这座城市,任其废毁,岂不令人痛惜?

随之,诗人的联想向更广阔的方面展开。“水声东去”,既是写的实景洛水,又是抒情。诗人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流逝、人世沧桑之感:昔日繁华的街市、隆盛的朝会、熙来攘往的人群、多少悲欢离合,都在这洛水中变幻隐现,最终烟消云散……

如果说“水声”是动景,“山势”就是静景。洛阳城北有邙山,绵延数百里,成为古都的天然屏障,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城。这一联表面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概括了上下千年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蕴含着诗人内心无穷的感慨。

第三联由奔驰的想象折回现实,就眼前景物进一步点染气氛。暮云寒雨、古堞、城上的矮墙及空壕,组合成一幅凄美的画面。空寂之中,几声鸦噪、数点雁影,更添萧索之味。

最后,诗人从世事无常推想到神仙的永存。缑(gōu)岭,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东南,距洛阳约百里。传说东周灵王的太子晋修仙得道,在缑氏山头骑鹤升天而去。后人纷纷扰扰,可有谁能像太子晋那样逍遥自在超脱于尘世呢?诗人无法解决这个矛盾,只能用一声叹息来收束全篇。

许浑生活在唐王朝走向没落的晚唐时代。他追抚山河陈迹,俯仰今古兴废,诗中隐隐寄寓着一层现实幻灭的悲哀。 (贾臻)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