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成为我省首家、也是全国第98家获受理的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洛阳企业尽早登陆科创板,既为“对症下药”,破解科技创新的融资难题,更是“强身健体”,为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成长性好的科创企业打开新的“生长空间”。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离不开长期资本的引领和催化,也让不少企业望“创”却步。正因此,国家层面设立的科创板,绝非随便增加一个“板”那样简单,而是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和创新的“驱动器”,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把资本引向创新型产业,鼓励引导企业打“创新牌”、走“创新路”,从而培育壮大全社会创新的新动能。
创新是科创板的基因,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几年,洛阳围绕构建现代创新体系,谋划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重点就是以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为主攻方向。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出台《洛阳市培育创新型企业实施办法》,着力实施“普转科”“科升高”“高企提升”三大培育计划,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企业成为创新“主角”,一批优质创新型企业加速涌现,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挑大梁”。
但与科创板“对标对表”,我市的科技创新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高精尖”的企业较少,全市目前仅有高新技术企业470家,比徐州、襄阳分别少282和35家;创新的质量不高,受困于人才、资金等方面,不少企业的创新实力提升存在“小富即安”、后劲不足等问题,尤须在政策支持上“再加把力”,跑出创新发展的“加速度”。
科创板被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迎来又一新的里程碑。以申报科创板为契机,把创新型企业培育摆在关键位置,用足用活用好创新“金十条”“市自创30条”“1+4”人才政策等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着力推动研发机构实体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企业规模化,推动产业向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巨人”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发展高地的生动局面,洛阳这座有着创新动力和能力的城市必将激荡起“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