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9月19日 星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偃师专场举行——
转型升级,踏准新时代奋进节拍


夏商古都、客家祖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偃师紧跟时代步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18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偃师专场举行。今天的偃师,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正续写文明富强新辉煌。

结构转型提速,发展基础更稳固

【数字看变化】2018年,偃师生产总值达到543.3亿元,比1950年增长3513倍;财政收入跃升至22.85亿元,比1950年增长1756倍。

近年,偃师围绕“贯彻落实生态绿色新理念、当好县域科学发展排头兵、再铸偃师文明富强新辉煌”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富强偃师、活力偃师、人文偃师、生态偃师、法治偃师、诚信偃师”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揽、以生态绿色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等八个方面的思路举措,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依托“9+2”工作布局,偃师总投资1036.7亿元,实施了56个重大专项、812个项目,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今的偃师,已形成三轮车、新能源、新材料三大超百亿产业集群,三轮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30%。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偃师的文化旅游产业不断提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最早的中国”将绽放异彩。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提速,偃师发展基础更加稳固。2013年和2015年,偃师两度获得“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市”称号;2016年和2017年,偃师连续两年进入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名单。

城市建设提质,有“颜值”更有“气质”

【数字看变化】截至2018年年底,偃师城镇化率达到60.47%,实施城建提质项目196个、总投资238.2亿元。新建、提升改造城市广场游园27个,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3平方米。

从只有数千人口、寨墙环绕的土城,发展到如今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8万的现代化城市,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偃师市区也实现华丽转身。

乘着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东风,偃师大力提升城市功能、环境、文化、服务“四个品质”,城市“颜值”和“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偃师市区,老城区越扮越靓,首阳新区浓墨重彩,处处彰显“古韵新风”。

通过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和“两河两渠”治理工程,偃师基本构建起北邙生态屏障、伊洛河生态廊道、嵩山生态涵养区和国家大遗址生态隔离带,大大小小的游园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居民“开门进园,推窗见绿”。

城市有“面子”,“里子”也不能差。为此,偃师高标准提升改造35条市政道路、20条背街小巷,新建8个城市书房、4个停车场,新增公交线路5条、新能源公交车68辆,居民的幸福感倍增。

“三农”发展提挡,乡村振兴快步走

【数字看变化】截至2018年年底,偃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63元,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78%。

2017年年底,偃师实现整体脱贫。近两年,偃师始终保持 “三农”工作优先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铺就“快速路”。

目前,偃师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468家,境内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休闲农业观光园13个、家庭农场88个。全市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形成了小麦良种、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偃师银条、偃师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

近5年,偃师开展农村就业创业培训1万余人次,所有镇、行政村均组建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垃圾市场化运作实现全覆盖,实现“镇镇通天然气”,“互联网+医疗健康”覆盖城乡,境内712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96公里……偃师,正积极开启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本报记者 智慧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