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9月19日 星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洛宁专场举行——
破茧成蝶 书写高质量发展洛宁答卷


18日下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洛宁专场举行。70年间,洛宁从农业靠天收、工业零基础、群众难温饱的困境中破茧成蝶,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谱写了属于洛宁的精彩篇章。

补短板,摘掉“贫困县”帽子

【数字看变化】1949年,洛宁的生产总值为1247万元,2018年达2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949年的21元增至2018年的11006元。

近年,洛宁聚焦脱贫攻坚,着力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

洛宁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具有洛宁特色的脱贫之路,在全国叫响“五金”产业扶贫模式。以德青源为主的“金鸡”产业,日产蛋90万枚,带动就业210人,人均月薪2500元以上;以苹果为主的“金果”产业,带动就业3.6万人,其中,贫困户6000余户1.5万人;“金牛”产业,实现全县黄牛存栏20万头,覆盖贫困户2578户,人均增收1200元;“金叶”产业,带动全县851户贫困户种植烟叶15534亩,年亩均收益3100元以上;金融扶贫,出台13项金融扶贫政策,2015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贷款6.3亿元。其中,“金鸡”产业扶贫模式被全国推广,该县也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截至2018年年底,洛宁县全县累计稳定脱贫5.3万人,95%的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25%。今年5月9日,洛宁一举摘掉戴了35年的“贫困县”帽子。

强根基,产业转型促发展

【数字看变化】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1500家,规模养殖场304家,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1家,规模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总产值约35亿元。

近年,洛宁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围绕打造“豫西绿色产业基地、洛书文化旅游名城、山水宜居生态城市”目标,该县大力培育新材料和生态旅游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高效农业和现代物流两个特色产业,完成了三产超二产的历史性转折。

总投资50亿元的秦岭家居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明阳风电等一大批规模大、带动强的项目,陆续为洛宁工业注入新活力。

上戈苹果、关庙金珠沙梨等有机农产品在区域市场声名鹊起,促使洛宁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级出口杨木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省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豫西苹果谷、三彩国际陶艺村、春山溪谷等一批特色乡村游、沟域经济试点备受游客青睐,“山水田园、秀美洛宁”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洛宁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县”。

惠民生,城乡统筹增福祉

【数字看变化】城镇化率6年提高10.3个百分点;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累计投资8.5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65所;加大高中教师和学生奖补力度,共投入奖补资金1200万元。

按照市委提出的“洛书之邑、淡雅竹城、古韵清风、简约中式”总体定位和“北控西优”“南进东拓”“北城南业”整体要求,洛宁构建了中心城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的现代城镇体系。近年,该县累计投资176.3亿元,扎实开展“三城联创”“百城提质”工程,城市路桥、滨河公园、绿化亮化、集中供气供暖等一大批功能性设施建成投用,县城建成区面积增至目前的16.7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4%,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入选“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同时,洛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创建“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通过市场化运营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厕所革命”的受益者。

为让山里娃受教育、拔穷根,洛宁县加大高中教师和学生奖补力度,创新营养改善计划“中央厨房”模式,农村孩子营养均衡程度大幅提升,该县也被确定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区之一,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省家庭教育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缺医少药,发展到今天基本建立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等待“赤脚医生”走村串巷到现在的县域“15分钟就医圈”,洛宁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

如今的洛宁,基本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智慧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