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

洛河两岸稻花香
□李向阳

每读辛弃疾的《西江月》词,读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就会感到分外亲切,因为这是我童年所见的景物。在我的记忆里,十里稻香,十里蛙鸣,十里荷塘,仿佛就在昨天……

洛河下游稻花飘香

洛河由洛阳向东,进入下游伊洛河冲积平原的核心地带。洛河在这里蜿蜒前行的摇摆幅度已经变得小多了,大约经过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裁弯取直,洛河的河湾少多了。这里最动人的是洛河两岸的稻田与荷塘。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白马寺的周围是一片数千亩的洼地水田,这是孟津县平乐镇翟泉村的稻田;沿着310国道向东,陇海铁路北侧,是平乐镇金村的稻田;和它相连接的是我的家乡——偃师市首阳山镇韩旗村的稻田;洛河南岸,号称夹河滩的地方,从佃庄镇向东,经翟镇镇,一直到岳滩镇,东西长四五十里,南北宽十到十五里,是稻田;在偃师主城区附近,从城关镇到山化镇的寺沟村断续分布的稻田,与洛河南岸的连片稻田相对应,从偃师的顾县镇一直扯到相邻的巩义市回郭镇。往西,一直到庞村、李村、诸葛的伊河南岸,全是大片的湿地和稻田。可以说,稻田、蛙鸣、柳岸、白鹭,在洛河、伊河下游及汇合后的伊洛河两岸,到处都是这样的风景。

夏朝主粮已有水稻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而夏都斟鄩是靠着古洛河而建的,夏王太康为什么会从最初的禹州钧台或登封告成迁都斟鄩呢?除史书上记载的“从先王居”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原因,是粮食。

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重要粮食作物中,除了北方广泛种植的粟米,另一个重要的就是稻谷。夏代的君王吃的,除了小米,每天装在陶碗或粗瓷碗里的,可能就是大米饭。2005年11月,在偃师召开的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中心研究员赵志军博士宣读了一篇名为《二里头遗址浮选结果的初步分析》的论文告诉我们,从2001年起,社科院考古工作者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中浮选出大量植物种子,其中栽培农作物的籽粒有粟、稻、黍、大豆、小麦5种,粟和稻的绝对数量和出土概率较大,说明当时人们的粮食消费以粟和稻为主。在浮选1.2万粒谷物种子中,炭化粟粒为7000多粒,出土概率在80%以上,而炭化稻谷的绝对数量在3000多粒,出土概率达到70%,无论绝对数量还是出土概率都令人惊讶。当时二里头附近稻谷的种植面积,比人们能想象到的要大得多。

在二里头遗址所在的伊、洛两河之间的夹河滩,隐藏着一条古洛河河道,这就是位于二里头遗址之南的涝洼渠。在河道两侧,过去就是稻田密集的地方。考古人员认为,二里头遗址地处河洛之间,南北两侧坡地可种植耐旱的粟,而在滩区可种植喜水的稻,保证了无论是旱年还是涝年,二里头遗址附近都有充足的粮食供给。

翠荷香稻风光迷人

在洛河下游的偃师,历史上的“偃师八景”中的“夹河渔唱”“鄩荷布锦”“杨村晚渡”,无不展现出一派稻田风光。

看“夹河渔唱”。在伊洛河之间的夹河滩,沿着古洛河河道涝洼渠两侧是大片的湿地和稻田,蒹葭苍苍,荷塘处处,因此在小河边,在芦苇荡旁,在鱼塘之上,一叶扁舟,坐着打鱼的渔翁,自在逍遥。

看“鄩荷布锦”。鄩溪,洛河下游一条潺湲的支流。从鄩溪上游一直到河口,两岸是几千亩荷塘,每到夏秋,莲叶田田,荷花朵朵,犹如一幅无边的锦绣,煞是喜人。“客心怜静夜,随风看芙蕖。未到花深处,香风已满裾”,写尽了荷塘的静美。而“稻花香里流温玉”“风来翠盖归稻香”,更是写尽了稻田的醇香。

看“杨村晚渡”。每到夏日的傍晚,落霞满天,满河流金。此时,闻着稻荷之香味,听着阵阵蛙鸣,看一条小船荡碎满河晚霞,无论是村夫野老、贩夫走卒,还是晚归的商旅,欣赏如此的美景,都是惬意无比的事情。

社会在发展,在进步,我们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更加怀念昔日鱼米之乡的美好,蓝天、白云、杨柳依依,处处池塘、处处蛙鸣的和谐生态,更加令人神往。

在梦里,我又听到了蛙鸣,看到了荷花,闻到了从洛河两岸飘过的阵阵浓郁的稻花香……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