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版:书香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
书人书事
他是诗人,也是诗歌奖评委;他两度编选诗集,为伟大祖国献礼;他在洛阳工作十几年,对洛阳“爱得深沉”——

杨墅:祖国大地上的浪漫行走者

杨墅和他编著的诗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这是当代诗人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的诗句,被收在由诗人杨墅主编的诗集《朗诵中国》里。

杨墅,本名杨志学,河南沁阳人,文学博士、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学与出版管理部主任;曾任《诗刊》编辑部主任、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曾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任中国诗人代表团团长出访塞尔维亚;著有《诗歌:研究与品鉴》《诗歌传播研究》《心有灵犀》《谁能留住时光》《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等,主编诗集《新中国颂》《太阳要永远上升》《朗诵中国》等,曾获《上海文学》奖等奖项。

日前,在七一路附近洛浦公园内的河洛书苑,记者见到了杨墅先生。他受邀参加洛阳市作家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诗颂中国》专题活动。在活动现场,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创作感悟,以及他和他的诗与洛阳的不解之缘。

1 编诗集 《朗诵中国》呈现“走向伟大复兴的动人姿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伟大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杨墅也不例外,根据他的岗位特点和专业志趣,选择了这样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新中国编诗。

谈起这本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编选的大型主题诗集《朗诵中国》,杨墅满怀深情:“今年春暖花开之际,他接到了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杰女士的来电,希望他能以新的思路编选一部新的主题诗集,在致敬经典的同时,适当选一些当下的新作,以折射当前中国的发展和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于是,这本《朗诵中国》出版了。”杨墅说,十年前,他是《诗刊》编辑部主任,受命在《诗刊》2009年9月号上半月刊策划、编辑一本‘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诗歌名篇珍藏版’诗歌专号,专号出版后受到一致好评。其中有一位特殊读者,他是时任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著名散文诗作家王幅明,他决定把这期专号变成一部诗集出版,于是就有了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题诗集《新中国颂》的面世。这部诗集编选的诗歌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品为主。

这部诗集共分6辑,每一辑均用毛主席诗词中的名句命名。分别是第一辑《一唱雄鸡天下白》、第二辑《天堑变通途》、第三辑《江山如此多娇》、第四辑《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第五辑《旧貌变新颜》、第六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是从毛主席诗词中得到灵感,构思了这部诗集。以毛主席诗词中的名句贯穿全书,是这部主题诗集的特点,表达了对新中国缔造者的无限景仰和深切缅怀之情。”杨墅说。

杨墅坦言,在编选这部大型主题诗集时,他遵循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文献与文本兼顾、沿袭惯例与新的发掘相结合等原则。在这部诗集中,他在选取较多大家所熟悉的诗歌名篇的同时,也努力拨开历史的风尘,发现一些被时光掩埋了的诗歌珍珠。如诗人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等诗,读者相对熟悉,但对他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写下的《太阳要永远上升》则很陌生。这首诗发表在《人民画报》1950年10月号上。这首险被岁月风尘掩埋的诗,可以说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欢呼新中国诞生的作品,经他发现后被收集在《朗诵中国》中。

对这部诗集,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著名诗人赵丽宏,《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施战军等业界专家均给予了高度评价。“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诗人、亲切的诗篇,看到了祖国的美丽;听见了新中国前进的脚步声,也看见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动人姿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谢冕说。

2 写诗歌 有着“宽广的视野和深切的关怀”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作为一名诗人,“能够为祖国编诗,做一点儿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光荣、幸福和欣慰”。杨墅说,除了编诗,今年,他“以自己的歌唱汇入时代的交响”,还出版了一部个人诗集《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之所以为这部诗集取名《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杨墅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浪漫主义一直是自己对诗歌美学的追求;二是此诗集收集了他在各个时期、在祖国各地创作的诗歌,以此为伟大祖国献礼。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对这位中原大地走出去的诗人、对这部诗集赞誉有加。“杨墅有着宽广的视野和深切的关怀,比如在诗歌《让我们祈福》中,作者祈福的对象就包括了小草、河流、森林、天空、日月星辰、大地、人类……诗人胸怀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他说,杨墅曾长期在部队工作,创作了大量反映军旅生活的诗歌,同时,对赈灾、奥运等也有一定的关注和书写。这类主旋律特质的作品,充满时代感和正能量,也为时代呼唤和期待。

3 谈洛阳 将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片热土

2002年,杨墅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当代诗歌理论的研究,师从诗歌评论家、理论家吴思敬先生。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岁,他都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大学语文等课程。在学校的十多年,他悉心教学,为军队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人才,还成立了“月亮河诗社”,师生们在一起创作诗歌,欣赏诗歌,传承诗歌之美。

“作为一名诗人,他热情洋溢,让人极易受到感染,他对诗歌之美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在教学中,他特别能学以致用。”谈到杨墅,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赵克红对其不吝赞美之辞。

谈到洛阳,杨墅眼里泪光闪闪。“在洛阳的十几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爱这片热土。”他创作了大量讴歌洛阳的诗歌,如《在龙门石窟》组诗八首。其一《厚重》这样写道:“在这里,由自然的轻进入/艺术的重是不知不觉的/在这里,作为石头的物质之重/与其所承载的精神之重获得了一致/龙门的厚重是无言的,它不声不响地放在了你的肩上/以至你离开龙门很久/肩上还能感受到它的重量。”这含蓄隽永的诗句,巧妙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洛阳的感情和对风景名胜的赞美。

他说自己与洛阳特别有缘,他的爱人是一朵“洛阳牡丹”,他们每年有机会都会回故土看看,洛阳的变化日新月异,城市环境越来越美,也越来越宜居。他热爱洛阳,他借用大诗人艾青的一句名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本报记者 刘永娟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