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明的表现方式之一,日历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除了安放时间,以《故宫日历》等为代表的日历书已衍变为集实用、阅读、审美和收藏于一身的艺术品。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公众生活
在当下名目繁多的日历中,《故宫日历》算得上是开创者和先导者,其资历最早可追溯到1933年,至今已累计发行300万册。
不久前,《故宫日历2020》面市,包括定制版、汉英对照版、限量典藏版等九个版本。该书图片既有宏观展示故宫古建筑的摄影图、老照片、测绘图等,以不同角度呈现紫禁城之美、历史之厚重;又能带领读者发现不被关注的细节,包括坤宁宫前的索伦杆底座、长春宫游廊壁上的《红楼梦》壁画、翊坤宫廊下的秋千环等。
《故宫日历》不但为我国出版业开拓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同时也被看作是唤醒藏品资源、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典型。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所言,其成功在于“充分发掘文物背后蕴含的价值,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公众生活”。
《故宫日历》并非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的个案。
《国家宝藏日历》聚焦366件国宝文物,每日一张文物图片,配以有趣的文物介绍,历代书画和器物穿插,展示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日一点积累中,文物得以走进人们的生活,真正“活过来”。
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日历书中,古典诗词也是一种表现形式。《飞花令里读诗词日历》将365首诗词按照“飞花令”的形式进行编排,贯穿于一年365天;网络红人六神磊磊带来的《唐诗日历》,通过每日一佳句,带着读者领略唐诗之美。六神磊磊同时还以现代人的视角对这些唐诗作了精心解读,让人不但能了解每一首诗背后的故事,还能领悟一定的生活哲理。
专为高考学子定制的功能性日历
除了传统文化,同样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通过各种经典沉淀下来的审美趣味。
《传家日历》包括传家新语、节气生活和四季风物等。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则大打海派文化中的怀旧招牌,在《庚子千人历》中,通过发掘其连环画宝藏,将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提炼出来,集结成400页的日历,每日一个人物,并注明其绘制作者和连环画出处,向老一辈创作者致敬。
说到底,日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很平常的生活物件,其功能性仍是主要要素。
作为一本倒计时日历,《高考这一年》每天会预留出计划表区域和总结区域,每个月结束还有月总结和下月学习计划的专区。同时,每日金句也是专为学生们加油的励志语。
除了学习,健康减肥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本减肥打卡日历,每日会列出三餐、喝水、体重、步数等空格待填。 《健康日历2020》则选出365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却又经常误解的健康常识,这些常识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头发、牙齿到皮肤,再到我们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无不涉及,几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中找到适配自己的健康指导。
让日历书有独特审美多接地气
《开卷》执行主编子聪认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百科知识台历一时盛行,相比起当时对台历实用性的需求,现在可能更注重日历书艺术性的展现。精美而独具匠心的装帧设计,让日历书具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
据了解,2010年版的《故宫日历》一度被炒到了2000元左右,身价翻了30倍。那一年正是《故宫日历》“复活”年,被复刻后的首版印量不到2万册。正因如此,一套12本的《故宫日历》回顾装也在计划出版当中。
此外,由于日历书所带来的巨大获利空间,让国内众多出版机构趋之若鹜,使得日历书在内容方面出现比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仅2018年出版的日历书就有60多种,今年出版的日历书不会比去年少。他同时指出,在日历书的图书市场,《故宫日历》等占据了大头份额,每年都有新人登场,也有人黯然离开。
那么,未来日历书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子聪则建议,不要只做高端的、印制精美的、制作成本高的日历书,“也要开发一些接地气的、轻便的、成本不是那么高的,有独特审美价值,融知识性、艺术性以及个性化较强的日历书”。
(据《南京日报》 作者: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