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版:关注二里头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

考古发掘六十年 专家共话二里头
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一)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李伯谦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星灿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 杜金鹏

19日至20日,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和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二里头遗址及相关问题研究”“早期城市、早期国家和早期文明研究”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进行学术争鸣。今起,本报将分批选登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 博物馆的建成,是中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李伯谦

夏代在司马迁的《夏本纪》及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均有提及,但是长期没有得到考古学的实证。随着二里头遗址、河南王城岗遗址等遗址的发掘,将考古学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经过多年的筹备和建设得以完成。它的建成和开放,是中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可以让更多游客看到60年来几代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能够展示夏朝社会发展的文物,对我们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发掘的夏代遗物和遗迹进行碳十四测年并结合多学科分析,最后得出的研究结果是:以王城岗为代表的河南龙山文化遗存是夏代早期文化,以河南新密新砦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是后羿代夏时期的夏文化,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是少康中兴至商汤灭桀的夏文化,即二里头遗址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

夏商周断代工程肯定夏的存在,使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得以接续,希望依托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立,为今后的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撑。

> 二里头代表的是夏王朝的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王巍

经过60年来的发掘和研究,中国考古学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应该是夏都,而且可能是夏代后期的都城。

考古学家的看家本领就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根据遗址存在的时间、空间、规模、性质来判断其所处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与历史文献和古代传说相结合,进而探讨它是否为其中记载的族群或者王朝,是十分科学严谨且符合科学规范的。

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时代是早期中国形成的时代,二里头代表的是夏王朝的文明,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考古学发现来证明这一推断。

> 夏都是目前二里头最合适的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星灿

这次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提交的60多篇论文非常精彩,聚焦二里头考古发掘60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广阔的史前背景、源流的关系,从方方面面进行了探讨。

二里头的考古发掘研究已经有60年了,分为前、后两期,前40年主要聚焦二里头的文化分期和年代框架,确定了二里头遗址的王都性质;近20年的考古发掘,以聚落形态为主进行多学科合作探索,对其宫城布局、城市框架等进行系列发掘,取得了很大成就。

目前,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让我们对此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相信到考古发掘80年的时候,将对很多问题进行更清楚的呈现。现在很多问题是开放的,包括二里头遗址为夏都遗址,至少目前我认为是最合适的定位。相信再过20年,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会得到更清楚的结论。

> 二里头遗址应该是夏都故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 杜金鹏

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掘成果,二里头遗址因此成为我国二十世纪以来最著名的早期都邑遗址,是探索夏文化、夏王朝的重点遗址。

60年来,二里头遗址累计发掘面积4万余平方米,但这只占总面积的1.75%。经过持续发掘与研究,目前对二里头遗址的范围、布局、内涵、年代等已有基本认识,对其王朝属性也有大致共识。新的学术理念与方法开始应用,宫城、井字形城市干道等的发现意义重大。同时对周边聚落群和历史环境的调查,进一步凸显了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地位。

目前,对二里头遗址的属性,还有学术争论,这是好事。我的观点是:二里头文化可能是晚期夏文化,二里头遗址应该是夏都故墟。

本报记者 常书香/文 本报记者 鲁博 刘冰/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