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洛阳现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处(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2处(偃师商城、二里头遗址),这2处有望晋升“国字号”。
这些自夏至唐的大规模遗存,见证着灿烂的河洛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物证。
一座古城栖诗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仙”李白一定想不到,自己笔下的隋唐洛阳城在千百年之后又重新火了。
“哪一个瞬间,让你觉得隋唐洛阳城最美?”
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明堂天堂景点、九洲池景点、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随机采访游客,回答最多的是“每一个瞬间都很美”。
春之缤纷,夏之盎然,秋之静美,冬之苍茫。一年四季,闲暇时刻,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出发,穿越绿意萦绕的天街,登临应天门、明堂、天堂,徜徉九洲池,那份美妙自不待言。
这一切,得益于我市近年不断守正出新,深入挖掘大遗址内涵,在大遗址活化利用上主动作为。
作为大遗址分布的集中片区,洛阳的大遗址保护和城乡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科学有效地进行大遗址保护展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中华文明,是古都洛阳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我市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在保证遗址本体绝对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上,探索创新保护展示模式,谋划实施了一批重点示范项目,使考古遗址公园变得内涵丰富、多姿多彩,真正“活”起来。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偃师商城保护展示三期工程顺利开展;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宫城格局逐步显现;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宫城区天堂、明堂、九洲池、应天门相互连通,“四点一区”格局的形成迈出了关键一步……
作为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九洲池景区、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一经开放,就成为中外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夜游九洲”“应天门3D激光投影秀”顷刻间燃爆了游客的热情,让古都洛阳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一条运河穿城过
隋唐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作为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和中心,洛阳在中国大运河发源和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自古以来,洛阳就是一座伴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在帝国军事和经济发展需求下,隋炀帝开凿了通济渠和永济渠,超大规模水运工程隋唐大运河基本形成。今天,穿城而过的洛河水,仍流淌在隋唐大运河起始段的河道上,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见证着东都洛阳的繁华与昌盛。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说,洛阳是大运河之根和源头,没有隋炀帝在洛阳兴建大运河,就没有后来北京、开封、扬州、杭州等城市的发展。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洛阳不仅要做河南省的“排头兵”,还要站在国家的层面,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示范。
为保护利用运河遗产,我市积极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战略,把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列为重点项目。目前,位于瀍河入洛河处西北角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正加快推进,建筑设计方案正在进一步优化完善,并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工。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大遗址保护展示之路上,洛阳正坚定前行、奋勇争先,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
本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