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
1938年至1948年,我党在新安县以养士学校为阵地,发展党员、宣传革命思想、组织群众开展斗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新安革命斗争的“红色堡垒”

养士村革命活动纪念馆

在岁月长歌中,有的英雄立下赫赫战功,声名远扬;有的英雄默默无闻、执着奉献,数十年后,才会一笔一画地写在这片土地上。新安县仓头镇养士村就“沉睡”着一群无名英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

近日,洛报集团“探寻河洛红色印迹”采访团(以下简称采访团)来到养士村,去寻访中共新安县委旧址在此设立期间,那些无名英雄身上的初心使命。

养士学校成新安重要的“红色堡垒”

走进养士村,提起该村的红色教育基地,村民热情地为采访团成员指路。在养士村党群服务中心一旁,有一座豫西风格的砖瓦建筑,这就是养士村革命活动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由原来的村委会改造的。”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小红介绍。采访团成员看到,纪念馆面积不大,四面墙壁上挂满了图文并茂的展板,详细介绍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新安县委在该村领导群众开展革命工作的历史。

1938年3月,李之放(现新安县仓头镇张村村人)受中共豫西特委指派,在新安成立了中共新安县委员会。当年7月,李之放任县委书记,积极传播进步思想,团结各方力量,进行抗日活动。

1940年2月,县委机关设在由中共党员张耀堂任校长的养士学校,领导全县革命斗争。采访团成员了解到,党组织之所以选择在养士村建立阵地、开展革命活动,主要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偏僻、群众基础好,涌现出了李之放、张耀堂、韩耀力等共产党员。

“张耀堂是仓头镇养士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公开身份是新安县督学、养士学校校长。”赵小红说,有了这层身份当掩护,张耀堂聘来了时任中共新安县委书记蔡迈伦为学校教导主任。当时,养士学校已有9名党员,使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建起了比较牢固的“红色堡垒”。

源源不断为革命输送人才

1940年春,新安县委根据上级精神,决定党员暂停活动,并选送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延安等地学习。

为了扩大养士学校的影响,便于更好地开展党的工作,新安县委组织发起了一次广泛的“捐资兴学运动”,四方人士纷纷响应、踊跃捐助,养士学校周围几十里的学生,来此就读者络绎不绝。

当年10月,赵天锡接任中共新安县委书记,公开身份为养士学校教师,他把课堂作为传播革命思想的阵地,并在课余时间选摘进步作品,向学生讲述“苏维埃红色政权的美好前景”,启发学生觉悟。

赵小红介绍,在党的指引下,一批又一批养士学校的青年学生投身革命。仅1940年4月就有9名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被党组织输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

1942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员,白色恐怖笼罩新安。9月,新安县委组织已暴露的党员和部分干部撤往陕北学习,新安地下党组织活动又一次陷入低潮。

采访团成员了解到,从1938年到1948年,中共新安县委及后来建立的情报站、联络站和交通站,均先后设在养士村及其附近地区。其间,先后有31名地下党党员在养士学校这座“红色堡垒”任职任教或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据仓头镇有关部门统计,当地牺牲的革命烈士超过60位。

红色基因助力当地发展

如今,养士学校的旧址早已被拆除,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原址上建起了新的养士小学。该校校长张伟介绍,他曾是养士学校的学生,村里为了发展教育,动员捐资建校,拆除了养士学校的几十间瓦房,建成了现在的学校。目前有50多名孩子在此就读。

今天的养士村有4255口人,4300多亩耕地,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党的十九大以来,尤其是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养士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油用牡丹、花椒、樱桃等特色农业,并引进占地1200多亩的光伏发电项目,引入一家来料加工的服装厂,4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变成了上班族,村级集体经济也渐渐有了“余粮”。

不仅如此,赵小红还牵头成立了一支曲艺团,组织了20多名戏曲爱好者自编自演现代戏《不忘初心》,把该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征迁工作中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以身边人、身边事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在新安县各地巡演30多场,党员群众好评不断。

新安县仓头镇党委副书记梁辉介绍,今年,该镇确定了打造研学旅行基地的发展目标,养士村革命活动纪念馆将成为研学旅行红色教育部分的重点,并力争将养士村打造成新安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这片热土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更多党员干部循着革命先烈的初心使命,走好复兴之路。

本报记者 李梦龙 通讯员 王海珍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