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3月5日 星期

有的是信心 有的是希望


(上接01版)

这个扶贫基地位于石庙镇庄科村,香菇厂的工人也大都来自该村,今年59岁的王海玲便是其中的一名装袋工。

“我刚来几天,是个新手,但一个月估计也能挣到2000元以上。”王海玲笑着说。她把机器弹出来的香菇袋接在手里,撕开一截透明胶布,封好口,整齐地码在铁架上,动作娴熟的样子一点儿也不像个新手。

王海玲的丈夫有病在身,女儿正在上学,家里一年要不少开支,她家因此成了贫困户。“去年俺家脱了贫,但不能只满足脱贫,还得朝着富裕努力不是?”她说。

本来打算年后到香菇厂上班,但疫情严峻,厂子一直没复工,这让王海玲有些失望。前几天,镇上通知厂子可以复工,她赶紧戴上口罩就来了。

车间门口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体温检测仪、酒精、消毒液,还有一本人员出入登记表。香菇厂负责人、庄科村党支部书记尚海红说,工人进厂必须测量体温,厂房每天消毒数次。

“这个车间的工人,八成以上是贫困户。咱先不说厂里的效益,就为了贫困群众增收,也得复工啊!”尚海红说。

藤编厂的七旬老太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精美的藤编条桌,竟然出自一位七旬老人之手。

刘宣老人今年76岁,是潭头镇张村人。她是潭头镇藤编厂年龄最大的工人,也是务工时间最短的工人。记者3日在厂里见到她时,她刚来3天。

藤编厂负责人李月晓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她从山东拉回原料,受疫情影响,近一个月内没有生产。“还好,镇里通知我们可以复工了。”她说,这些产品是要销往美国、德国等国家的。

刘宣老人的到来,是让李月晓没想到的。她说,刚开始自己担心老人能否胜任工作,可从实际情况看,老人手脚麻利,干活认真,做出来的产品也不比别人差。

“不累不累,我一天能编3个。”刘宣老人笑着说,每编一件产品她可以拿到10元工钱,一个月也能挣下千元左右,“给孩子们补贴家用,不比在家闲着强?”

李月晓说,她的藤编厂在栾川县有5个加工点,需要工人约200名。自2月22日复产以来,潭头镇政府在招工等方面帮了不少忙,使得厂子用工需要基本得到满足。

“李经理,有事你就打电话,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解决你们的困难。”潭头镇党委书记常光磊的话,让李月晓吃下定心丸。

本报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侯豫炯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