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洛阳·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6月17日 星期

“一城清水”润苏州
——“学习外地好经验 助力建设副中心”看苏州之三
平江路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的命脉。353个50亩以上湖泊、2万多条河道,以及占全市总面积36.6%的水域面积,让苏州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水城”。绿色发展,在苏州的水生态保护上充分体现。

“一城清水”是苏州践行生态文明的检验标志。生态要保护,经济要发展,如何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相宜”?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示范市,近年,苏州通过系统性、整体性推进长江、太湖、阳澄湖、七浦塘及支流水岸同治攻坚行动,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精心呵护湿地之美

位于苏州城西的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

近年,苏州在保护太湖上不遗余力,先后打造了多个湿地公园。以率先建成的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这个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依山傍水,景色诱人,已成为苏州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地标。

初夏之际,以游湖为中心的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早已被充盈、丰沛、生生不息的万物填满。绿荫道两边苍翠欲滴、草长莺飞、水天一色,乘船慢行,细流淙淙、虫鸟啁啾仿佛奏响了交响乐,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小鹿悠然自得地觅食。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71%,汇集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分布有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青云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已成为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自然时尚休闲景区。

来到这里,有如置身于“船在波上游,人在画中行”的美丽画卷中。

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类似这样的湿地公园在苏州越来越多。今年1月,苏州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正式被授牌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至此,苏州市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总数达到6个,位居全国前列。

已经实施8年的《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为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苏州,很多建设项目不仅要做环评,还要对鸟类及微生物的影响做出评价,这是建设项目征收、征用或占用湿地需经过的一道行政审核手续。

沪苏湖高铁按原计划要从苏州市吴江区元荡湿地穿过,为避免湿地被破坏,沪苏湖高铁修改了线路方案,原来笔直的线路被修改成S形弯道,虽然增加了项目资金投入,但避免了铁路对元荡湿地的影响。“如果不修改方案,审核就过不了。”这充分体现了《苏州市湿地保护条例》的法律地位。

如今,苏州的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11年的13.5%提升到2019年的59%,鸟类种数增加了100种。湿地保护,已经成为苏州生态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刷新古城河道颜值

苏州老城内的水系,如同太湖湿地一样,正在恢复“一城清水”的盛景。近年,苏州在水环境治理、河道生态提升等方面推出不少新举措。

一是填埋河道复挖。今年3月,苏州古城区被填埋了半个世纪的中张家巷河恢复开通,环城东河的清水可以直达城中干流,环城河中的游轮也能驶入平江河,整个平江历史街区因此水活了、河畅了、风景更美了。

二是高标准清淤。在彻底清淤的基础上,还对河道沿线驳岸彻底加固,对河埠进行清理整修,对老旧闸门进行修复改造,清淤完成后配套进行沿岸生态修复。采用综合举措完成清淤后,河道内进行了生态景观建设,驳岸、河埠也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利用老石头实施了改造。

此外,还有“以鱼养水”。通过适度的渔业增殖放流,有效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实现了“以鱼养水”涵养水生态的“自然之道”。

漫步在平江路的巷子里,茶社酒馆、特色小店内传出悦耳的苏州评弹,小河里晃晃悠悠的摇橹船,在河岸边拍照留念的八方游客,清澈河道里的鱼翔浅底,四周建筑的修旧如旧,形成了一幅和谐的江南画卷。

“一城清水”的背后,是苏州通过实施截污清淤、修复驳岸、水系活化、景观绿化等综合措施,对河湖进行高标准生态清淤改造,逐步构筑起水清岸绿的生态水网体系,刷新了古城河道颜值,展现了“粉墙黛瓦、枕河人家、水道纵横”的江南诗画水乡风貌和城河共生的文化生态,实现了治水成果全民共享。

河道恢复、水清岸绿,配上赏心悦目的沿河风光,正是水乡姑苏的最佳诠释。

探索建立跨界河道联合河长制

苏州境内河网交错、湖泊很多、水系复杂,跨省、市、区的河湖很多。跨界河湖的治理和管护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协同共治成为深化河长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2018年以来,苏州境内的吴江区与嘉兴秀洲区、昆山市与上海青浦区、太仓市与上海宝山区先后开展跨界治水合作。2019年年底,苏州又与无锡建立联合河长制,一系列创新举措示范全国。

以最早开始这项探索的吴江为例。吴江地处苏州南部,与上海、浙江相邻,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2600多条河道纵横交织、320多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其中不少是交界水体,治理起来难度不小。这样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决定了只有形成治水合力,才能做好“水”的文章。

吴江区盛泽镇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竖起了“联合河长”公示牌,告别单兵作战,走向协同治理。建立联防联治工作群,两地河长和管理人员加入其中,定期通报治水情况;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执法人员均可到对方管辖区域参与检查;组织联合巡河,围绕“一河一策”清单把脉河湖“病因”,一些常年得不到解决的跨区域问题,短短几个月就逐一解决到位……

创造性落实河长制的过程,拓宽了治水新思路,也让人看到,许多“九龙治水”的难题,靠制度创新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本报记者 李江涛 李东慧 文/图

记者手记

水生态文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环顾全国,苏州等不少城市都在深挖水潜力、大做水文章、主打水品牌方面探索了成功经验,不断增强城市的核心吸引力、竞争力。甚至一些水资源并不丰富的城市,也千方百计书写自己的“水文章”。

黄河、洛河、伊河、瀍河、涧河“五河穿城”,洛阳在北方地区具有明显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保护,近年,通过统筹“四河三渠”治理,加快建设生态宜居之城,着力实现“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目标。然而,跳出洛阳看洛阳、跳出河南看洛阳,我们与苏州等先进地区相比,在保护水生态、盘活水资源等方面还有不小提升空间。

当前,市委市政府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提出实施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部署高标准打造9个湿地公园、拓展深化“四河三渠”治理成效等建设任务,着力让水生态成为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和宝贵财富。苏州的治水成效,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部署,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的信心和决心,以建设“减法”换生态“加法”,从根子上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一城清水”一定会像滋润苏州一样,实现水润洛城、城水共生。(东慧)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