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7月7日 星期

家风无形最润心


家风家训并不一定是成文的训导,也不是智慧的箴言,而是一种习惯、一种传承。无声而正直的品格有时不可言传,身教的魅力却形成氛围润物无声。所以,家风就是一种好习惯的秉持,一种信念的传承和人生价值的体现。

家风无形,润物无声……

一个“吃”字话家风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能够‘顽固’占据心灵深处首要位置的是一个‘吃’字。”汝阳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姬现立说,在这个“吃”字上,父母为他诠释了最朴素的家风。

姬现立说,早年,他的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母亲体弱多病,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工分,很难应付光景。每年小麦抽穗时,家里就断粮了。在这样贫困的日子里,父母用质朴的善恶观,给他上着一次次清白做人的家风课。

姬现立记得,自己10岁那年麦天,他和姐姐坐在父亲拉着的架子车上,从打麦场往家走,路上发现有人掉了一袋麦子,父亲将麦子拉回了家。

“当时我和姐姐都很兴奋,盘算着弄一些换甜瓜吃。”姬现立说,他俩的想法让父亲暴怒,父亲狠狠地批评了他们,“父亲在村里四处打听谁家掉了麦子,最终予以归还”。

前两年,姬现立的一个亲戚来到他家,带来一篮土鸡蛋,想让他为自己的官司出出主意。“当时我没在家,父亲执意不收亲戚的鸡蛋。最后,拗不过,父亲让对方拿走两罐蜂蜜。”姬现立说,父亲提醒他,占别人便宜,就会处事不公。

姬现立说,勤俭、诚信、清白,这就是父母传给他的家风。

重文实干,有所作为

去年中秋节,宜阳县文联主席冯清利回家看望父母,父亲从书房里拿出几个笔记本,说是积攒下来的东西,需要整理一下。“笔记本上既有父亲的生活点滴,也有他对生活的理解看法,更有他对一生的追忆与怀想。”冯清利说。

几年前,冯清利的父亲曾写过一些回忆人生的文章,冯清利把这些草稿送到打印店,编印成册,起名《冯氏家族》。在一次家族聚会上,他的父亲建议把多年来保存的照片收集一下,也编排成册,之后就有了《冯氏家族影像集》。

“我知道父亲的用意,一来是回忆过去,二来是让后辈感受到他们当年的工作、生活情景,传承家风。”冯清利举例说,《冯氏家族影像集》里有一张父亲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的照片,“父亲看着这张照片对我们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这几年,冯清利连续为父亲整理了3本文稿,记录了父亲一生的点点滴滴。“‘重文实干,有所作为’的家风是我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我得益于它,希望下一代也因袭获益。”他说。

家有“廉政监督员”

栾川县纪委监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杨玉蕊说,她的公公是一位电力工人,勤劳、善良、倔强,对子女工作的监督十分严格。

2014年,杨玉蕊还在乡镇工作,当时孩子不到3个月大,公公去帮她带孩子,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你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孩子的事你放心。”

2017年8月,杨玉蕊到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公公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的岗位很关键。要记住,只有做到廉洁自律,才能更好监督别人。”

杨玉蕊说,这些年,公公在家经常教育孩子要听党话、跟党走,做勤劳实干、律己奉献之人。有一次,她和婆婆聊天时说:“很感激我爸对我们的支持与督促。”婆婆说:“这是咱家的传统,你爷爷年轻时当大队支书,同样大公无私,从不占公家的便宜,还经常自掏腰包办公家的事。”

“我们家没有成文的家风,可公公时常把‘勤劳实干、律己奉献’挂在嘴边。这何尝不是家风呢?”杨玉蕊说,在公公的“耳提面命”之下,她会保持初心、努力工作,也会将好家风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李三旺 通讯员 张科 谷矿强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