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洛阳·社会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7月15日 星期

秋扒有条致富河

崔六娥在打理院子里的花卉
荷塘美景

栾川县秋扒乡的“夜八点”生活丰富得很。

夜色渐浓,秋扒乡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村民们手摇蒲扇陆续赶来,不一会,广场上人头攒动。伴随着广场舞音乐的节拍,群众的夜生活开始了……

“瞧,我们的‘夜八点’不比城里差吧?”51岁的崔六娥是广场舞队的一员,她边跳边笑道,“自从秋扒乡发展旅游产业,一到夏天荷花盛开,各地游客都来避暑。乡村变热闹,我们的夜生活也丰富了。”崔六娥家原来是贫困户,搭乘乡里发展旅游产业的顺风车,她家开起了家庭宾馆,顺利脱贫。

崔六娥家生活的变迁是秋扒乡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的缩影。曾经,山高沟深的秋扒乡9个行政村中,有6个是贫困村。近些年,秋扒乡依靠一条“致富河”,打造以荷花观光为基础的“荷香小镇”。6个贫困村全部摘掉贫困帽,摇身变为旅游胜地。

“致富河”的名字叫小河,流经秋扒村、小河村两个村。在村民看来,它“流金淌银”,大家脱贫致富就靠它!

“小河原本貌不惊人,生活垃圾遍布河道。2017年,乡里发展沟域经济,对小河进行治理、美化,沿河修了一条8米宽的柏油马路,连接起秋扒村和小河村,小河从此大变样。”秋扒乡党委书记、总河长张文静说,村民把这条长约7公里的沿河公路称为“景观大道”。

几天前,记者驱车从秋扒村出发,沿着“景观大道”行至小河村。隔着车窗向外看,远处山峰连绵,近处流水潺潺。车一转弯,成片的荷塘映入眼帘,凉亭、栈道点缀其中,塘边是独具特色的农家宾馆。

崔六娥的农家宾馆在秋扒村的荷塘边上。一方庭院,两层小楼,能接待9名游客。靠做旅游生意,崔六娥家一年有两万多元收入。

“开家庭宾馆前,我在路边卖冷饮,赚的钱还不够给孩子交学费。”回忆过去,崔六娥直摇头。后来,乡里治理河道,打造“荷香小镇”,鼓励村民把自家住所改建成农家宾馆。“当时我们想,开宾馆还能赚钱?开玩笑吧。”崔六娥说,乡干部来她家劝了四五次,她还是心存疑虑。

“村民的思想保守,光靠动嘴劝没用。”张文静说,为了让村民看到发展旅游产业的成效,2018年,秋扒乡举办了荷花节,一时间,游人如织。

崔六娥在路边卖冷饮,生意出奇地好。“还有冰水吗?”“卖完了。”“你家能吃饭吗?”“不能。”“你家能住宿吗?”“不能。”……眼瞅着送到门口的钱自己却没法赚,崔六娥着急了。

“荷花节一结束,我就把自己的家改成了农家宾馆,乡政府还补助了钱。”崔六娥说,到了次年荷花节,她家的宾馆天天爆满。

小河村位于小河中游,村里有百余亩荷塘。71岁的李银如是村里的荷塘管理员,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检查荷花的生长情况。

“我真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能再找到工作,顺利脱贫。”说起现在的生活,李银如竖起大拇指,“管理荷塘很轻松,每月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

小河村原本偏远闭塞,只要小河涨水,村民们就要蹚水出村。“那些年,年轻人嫌村里穷,都往外跑。现在,乡里发展旅游产业,就业机会多,外出务工的人都返乡了。”李银如指着正在塘边凉亭里玩耍的年轻人说,“游客来了,大家忙着赚钱;游客少了,大家休闲玩乐。小河变得这么美,我们也乐在其中。”

本报记者 何奕儒 通讯员 郑斐冉 李瑞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