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加快建设副中心 致力打造增长极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7月21日 星期

生态文明建设的“洛阳实践”


(上接01版)

“今年上半年,我们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率在汾渭平原11个城市和我省中均排名第一。”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市污染防治攻坚办大气调度处负责人韩海卿说。

环境保护不仅是一笔“经济账”、一笔“长远账”,更是一笔“民生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大气污染防治与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紧密结合,赢得群众赞许。

大气污染防治,何为治本之策?答案是结构调整。去年以来,我市通过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用地结构调整,用实际行动换来了蓝天白云。

煤,是一种能源矿产。调整能源结构,我市首先拿煤“开刀”。2019年,我市实现减煤550万吨。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煤耗量为955万吨,占到了全年煤炭消费控制总量的48.2%。单从减煤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我市在能源结构调整上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举措。去年,《洛阳市推进城市建成区内重污染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出台,对城市建成区铸造、耐火材料等行业77家企业实施搬迁改造,目前进展顺利。

“在搬迁改造过程中,严禁企业使用国家限制或淘汰类的工艺或设备,严禁平板玻璃、铸造类企业退城入园项目扩大产能,同时鼓励企业建设智能车间、绿色工厂、智能工厂。”韩海卿说,我市重污染企业搬迁实现了有“退”有“接”,同时也倒逼企业朝着“绿色”前进。

与此同时,我市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也在同步推进,成效明显。“四大结构”的科学调整,使得大气污染在源头上得到遏制,让空气中少了污染、多了洁净。

治水兴水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提升

撑好遮阳伞、打好鱼窝、调好鱼食、抛钩入水,约20分钟后,水面上的浮漂轻轻下顿两下,然后缓缓浮起。说时迟那时快,张教忠猛然提鱼竿……

“上鱼喽!”张教忠把钓线拉到跟前,一条鲫鱼呈现在眼前。

最近一段时间,市民张教忠把钓点选在了涧河同乐桥附近。“现在水质好了,这里的鱼又大又肥。”张教忠笑着说。

从前这里是黑臭水体,如今这里鱼翔浅底,这是“四河三渠”综合治理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黄河流域占我市总面积的81.8%,洛河、伊河、涧河、瀍河等均为黄河支流。解决“根子”问题,我市一直在努力。

2017年,我市全面启动“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以此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

谋划实施综合治理项目248个,总投资546亿元,21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12项引水补源工程建成投用,综合治理河道225.7公里……“四河三渠”综合治理的成效显而易见。

市生态环境局调研员、市污染防治攻坚办水调度处负责人翟迎辉介绍,2017年以来,我市洛河整体水质由“良”稳定好转为“优”,伊河整体水质在“良”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伊洛河整体水质由轻度污染好转为“良”,瀍河、涧河整体水质由以前的黑臭水体逐步好转为“良”。

“一渠清水入黄河”,是我市扎实推进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的一个方面。我市对黄河洛阳段的保护和治理同样不遗余力。

今年5月23日,在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工作人员发现两只蓑羽鹤。这种鹤类中个头最小的“精灵”的出现,让大家高兴不已。

“生态环境好了,鸟儿自然就来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刘洋洋告诉记者,湿地内越冬候鸟数量有十几万只。

近年,孟津县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恢复黄河湿地面积近两万亩,并先后建设防护隔离水带15公里,开挖扣马、台荫湿地生态水系进行生态补水,收到良好效果。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对黄河湿地内的69个人类活动点位进行了集中整治,拆除各类建筑物约8万平方米,投入补偿资金超亿元。

“清水湾里流清水,河清堤上看河清。”在对岸的吉利区,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同样喜人,当地群众编出了这样的顺口溜。

国土绿化厚植最美底色

20日早上,市民曹先武和妻子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洛龙区开元游园,对这里的环境赞叹不已。

“满园绿意盎然,环境真不错。”曹先武说,这样的游园他们非常喜欢。

绿意盎然之景,何止街景游园?如今,您无论是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还是乘高铁途经洛阳,抑或是漫步在河边步道,都会感觉到洛阳的绿化之美。

近年,我市坚持“规划见绿”,把绿色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规划城市游园体系,大尺度建设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因地制宜留白增绿。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小游园200余处,真正实现了生态惠民。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始终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把国土绿化作为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我市把国土绿化纳入“9+2”工作布局,以“绿廊”建设为重点,全域推进“七绿”工程,持续掀起国土绿化高潮。

“十三五”期间,我市驰而不息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累计完成新造林174万亩。今年,我市计划实施“绿廊”提升、“绿带”美化、“绿村”营造、“绿业”增收等13项工程,规划造林任务37.9万亩,绿化美化村庄300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31.6万亩,绿化村庄330个。

如今在洛阳,“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的生态建设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

本报记者 李三旺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