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加力,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扎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巴永山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市民政系统将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抓手,落实好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助力洛阳都市圈建设。
精准有力,托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加强社会救助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积极打造“阳光救助”,不断完善主动发现机制,落实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深入开展排查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相应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根据物价上涨指数的变化和我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关爱有情,心系特困群体。持续深入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和公安部门共同积极推进人像识别系统建设,加强部门配合,拓展社会力量参与范围,提升寻亲服务水平和效率。推进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需求有应,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乐养居”90个,持续推进“乐养居”、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完成其余13个县(市)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18个县(市)区平台互联互通。探索建立“居”“网”“卡”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形成“以居为平台,以网为纽带,以卡为载体”的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优化养老服务领域营商环境,探索建设洛阳养老产业园,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农村养老事业发展。
善治有为,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推进规范化社区创建。2021年年底前再新创建规范化社区35个。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升社区规范化服务水平。在中心城区新建和改造一批综合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稳妥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服务有效,力推基本社会服务普惠均等。提升婚姻登记工作水平。贯彻落实民法典中增加的离婚冷静期规定,依法开展婚姻登记工作,提高婚姻登记的便捷化、准确性。强化殡葬服务管理。完成公益性公墓建设保障工作,2021年计划完成市级公益性公墓建设,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个城市公益性公墓,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农村公益性公墓,实现殡葬基础设施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稳步提升火化率和节地生态安葬率。加强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我市区划调整工作。
本报记者 余子愚 通讯员 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