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版: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1年3月4日 星期
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会议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
从六个方面描绘古今辉映、诗和远方新画卷


本报讯 (记者 李冰 通讯员 周亚伟)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加快“三个转变”、实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洛阳文旅都市圈,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会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旅工作目标:到2023年,建成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等文旅地标,成功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最早中国”“东方博物馆之都”等成为国际知名文旅品牌,基本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及收入比重均占全省20%以上。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

狠抓项目 增强文旅发展动能

围绕“黄河历史文化、隋唐洛阳城、一带一路、客家和河洛文化、东方博物馆之都、基础设施、休闲康养、工业遗产”八个专项,实施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大谷关客家小镇、“东方博物馆之都”等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示范区、伏牛山国民休闲旅游度假地、洛河人文历史旅游体验带、伊河生态休闲旅游体验带“一核两翼两带”空间布局。

到2025年,70%以上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树立品牌 增强文旅核心吸引力

围绕强化“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持续提升“老三篇”,着力打造“新三篇”,叫响“隋唐洛阳城”“最早中国”“丝路起点”“运河中心”“牡丹花城”“书香洛阳”等文旅品牌,形成以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为牵引,隋唐洛阳城等各大考古遗址公园和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等非遗园区为重点,丝绸之路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为支撑的河洛文化展示体系,不断描绘洛阳“古今辉映、诗和远方”新画卷。

促进消费 提升文旅综合效益

围绕“古都新生活,时尚洛阳城”主题,推出系列文旅惠民活动,积极培育天心文创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龙门古街等特色文旅街区、大河荟等文旅综合体,形成一批文旅消费集聚区。

持续提升“古都夜八点,相约洛阳城”活动,建设洛邑古城二期等夜间文旅项目,打造应天门广场等“夜洛阳”地标,建成隋唐洛阳城、洛邑古城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工程,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建设“数字龙门”“云定鼎门”“数字隋唐洛阳城”“数字大运河”,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条。

打造特色文创品牌,持续开展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设计生产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洛阳特色文创产品,建成一批“洛阳礼物”体验店。开展“双进双促双服务”活动,推动“洛阳礼物”进景区、进酒店、进高速公路服务区。

提升水平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洛阳市文化中心,加强“河洛书苑”城市书房的运行管理,建立公共文化资源平台,探索“菜单式”“点单式”服务。

实施旅游交通畅达工程,增加旅游公交专线和景区直通公交,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泉舜万豪酒店等国际品牌酒店建设,实现4星级酒店县域全覆盖。

扩大开放 提升国际影响力

打造“两节一会一论坛”交流平台,策划举办国际文旅经贸活动,让河洛文化旅游节更有“国际范儿”。强化国际文化交流,在主要客源国设立洛阳文化旅游推广中心。

加强区域联动,扎实推进洛济深度融合发展和洛平、洛三、洛焦联动发展,积极融入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形成“两山四河三片区”文旅融合新格局,到2025年都市圈接待游客数量达到2.7亿人次。

强化创新 打造智慧广电

加快推进广电5G网络发展,探索开办适应5G应用场景、满足多终端需求的5G频道。

加快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探索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从“户户通”向“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升级。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