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森林城市新安县,将绿色作为生态高质量发展进行曲的主基调。近年随着国土绿化工作的推进,该县林地面积迅速增加,森林覆盖率近10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达到36.63%,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黄河新安段长38.7公里。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安迎来了绿色发展新机遇。该县明确把“生态立县”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之一,把实施沿黄绿化作为神圣使命担当,举全县之力,努力构筑沿黄生态屏障,着力打造沿黄绿化“新安版”新名片,助力洛阳都市圈建设和新安县“三强三高一迈进”目标的实现。
提高站位 科学谋划沿黄生态带建设工程
黄河新安段点多线长,处于黄河流域重要节点。生态修复前,沿黄五镇多数地区黄土裸露,灌木丛生,生态环境脆弱,需造林总面积约10万亩。面对繁重任务,该县立足“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提高站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集中资源,重点攻关。
高标准谋划。请国家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沿黄生态带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计划从2019年开始,用3年至5年的时间,采取工程造林、飞播造林等方式,把沿黄五镇的10万亩宜林区域全部进行高标准绿化,构筑沿黄生态屏障。
全方位动员。县委、县政府把沿黄绿化作为年度中心重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对各镇和县直部门列出任务清单、目标清单、责任清单。水利部门按照林水一体化的原则,沿黄造林到哪里,水利设施跟进到哪里;交通、住建部门按照“四好农村路”的标准,施工建设林间道路,为造林后的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同时发动重点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各类合作社广泛参与,发展苗圃、经济林、碳汇林,形成了全县动员、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同为沿黄绿化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多元化投资。县财政优先把沿黄绿化需要的资金纳入预算,出台县级奖补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多种形式的林业生态建设模式。采取农村义务工造林、专业队造林、公开招标专业公司造林等形式,推进沿黄绿化工作迅速展开。
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国土绿化工作
县委、县政府把沿黄生态带建设作为全县国土绿化工作的主线,突出沿黄绿化这个点,以点带面,做好国土绿化工作。
沿黄绿化久久为功。新安沿黄区段位于深石山区,造林成本高,成林难度大。在2020年完成3.6万亩造林的基础上,该县在2021年计划完成沿黄绿化3.5万亩,精选金丝楸、银杏、五角枫、元宝槭、国槐等名优树种和樱桃、柿树、山桐子、巴旦木等经济树种,配套高标准的灌溉系统,打造集生态、景观、旅游、富民于一体的沿黄生态林带。同时一体推进乡村振兴,组织群众在林下开展适度的养殖、种植,使农民能够获得绿色收益,实现涵养水土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使过去的陡坡地变成片片梯田,曾经的乱石岗种上行行绿树,昔日的荒山头变成层峦叠翠的生态带。
廊道绿化彻底清零。按照“一路一景、立体配置、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建设标准,该县自2019年基本完成了“7+2”廊道绿化提升工作。2021年实施沿黄生态廊道、连霍高速铁门段和县域11条道路的沿线绿化,实现从单体绿化向花化、彩化的提质升级,完成了与洛阳主城区的绿色通道对接。
村庄绿化提质增效。按照市定标准,该县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县308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绿化达标。采取县里统一规划、县镇财政补贴、全民义务植树的方式,动员社会各界捐苗捐款、认领认建,掀起了一场“绿村”大会战,目前已完成112个村(2019年完成32个,2020年完成80个),2021年计划完成95个村的村庄绿化,奋力描绘新安版的《富春山居图》。同时,申报森林乡村8个、森林乡村示范村21个、森林特色小镇4个,使政策惠农户,聚合力促民生。
矿区治理、生态修复彻底解决。坚持矿山采矿区和排渣场生态修复工作与资源开发同步进行,做到清零“老账”,不欠“新账”。采取工程造林和飞播造林相结合的方式,宜乔则乔,宜灌则灌,计划在2021年完成废弃矿山和尾矿库区覆土恢复和生态修复3550亩,以实际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安贡献。
创新模式 实现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把生态绿化与林业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机制、调优结构、兼顾景观、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提高林业产业附加值,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在立体空间布局上,山脊是生态常绿林,山腰是彩叶和大径材间作林,沟域是特色经济林,力争实现山水相映、林绿山秀、瓜果飘香的综合效果。
创新造林模式机制。在沿黄绿化区,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大力实施沿黄宜林荒山荒地绿化工程,发展特色经济林和生态林。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政府主导,林业部门技术指导,公司化运营,合作社实施,农户参与,各司其职。县林业局成立了百茂林业有限公司,运作国储林项目资金,在前期投入上减轻财政压力,各镇农业服务中心成立农业合作社具体实施,社会资本入资占股,群众就近打工获得“三金”(租金、薪金、股金),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收入。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根据自身条件和沿黄造林的现状,因地制宜采用林苗、林药、林油、林粮、林菜等多种模式,立体推进。在正村镇沿黄绿化带,根据其整体条件好的特点,采用林苗模式,林下主要培育木本药材和果树苗、花卉苗等。结合石寺镇地处山区、土地瘠薄的自然条件,采用林药模式,主要发展木本药材连翘、枸杞等,形成规模效应。在312省道绿化带采用林油模式,兼顾景观效果,主要发展油用牡丹、迷迭香、油菜等。磁涧、五头、仓头有樱桃种植的传统,则重点扶持发展大粒樱桃等特色经济林,建起了4万多亩的大粒樱桃种植基地及20余个规模采摘观光园。
兼顾绿化景观效果。按照“立体配置、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建设标准,合理搭配针叶林和阔叶林、生态林和经济林、长寿树和乡土树,实现从绿化向彩化、花化、美化升级,打造出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效果,推进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目前,全县已打造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4个。
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围绕造林绿化,建设农旅融合采摘园,已培育出黄河神仙湾、磁河生态谷、洛阳樱桃谷、舜王牡丹谷4个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带,畛河生态谷、甘泉瓷源、大河田园、苏园、郁山生态谷5个县级沟域经济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并有了直观效果。
“十四五”开新局,牢记初心使命,启航新征程,以沿黄国土绿化、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跑出乡村振兴 “加速度”。新安林业部门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干为笔,以心血为墨,以智慧为魂,实现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传承好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为洛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作出新安担当。李金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