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2年4月29日 星期

国色天香看洛阳 俯拾即是牡丹花

牡丹刺绣上衣
牡丹刺绣腰包
牡丹燕菜
洛阳山陕会馆琉璃照壁上的“牡丹”

洛阳牡丹甲天下,不仅是因为洛阳有着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与繁多的品种,更吸引人的是孕育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牡丹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其深入洛阳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洛阳人的衣、食、住等诸多方面都与牡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众多领域都能看到牡丹的影子。一起来看看洛阳人生活中的牡丹元素吧!

千丝万线 绣出花香

服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历史文化变迁的忠实反映。图案作为服饰上最为引人注目的视觉符号,直观地“诉说”着衣者的思想情感。牡丹作为图案出现在洛阳人的服饰上,表达了洛阳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洛阳人在服饰与用品方面,如上衣、绣裙、枕顶、腰包等上,牡丹纹样十分常见。在洛阳民俗博物馆中,就有几件绣有牡丹纹样的服饰文物。

“这是一件清代牡丹纹样马面裙,造型简洁,刺绣精美,硕大饱满的牡丹花绽放在红色的底面上,反映了时人浪漫的审美情趣和吉祥富贵的寓意。”现场工作人员说,洛阳地区清代女性服饰色彩有尚红的特点,红色被视为吉祥的色彩,象征着生活的安稳幸福。洛阳牡丹闻名天下,千年来,洛阳人喜爱牡丹成风,认为牡丹象征着富贵繁荣、吉祥昌盛。

在洛阳地区清代晚期女性服饰中,牡丹纹样十分常见。“在红色的服饰上点缀象征富贵的牡丹花更是常见,二者成为‘黄金搭档’,风靡当时。”工作人员说,洛阳地区清代女性服饰图案及纹样,包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研究传统文化习俗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天香入食 源远流长

洛阳牡丹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牡丹不仅有药用和保健价值,牡丹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也是牡丹饮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创。”牡丹的药用和保健功能使其成为中国传统“药食同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明代吴炳所著《绿牡丹》记载:“酥煎,《苕溪渔隐丛话》卷二十六引《复斋漫录》,孟蜀时礼部尚书李昊,每将牡丹花数枝分遗朋友,以兴平酥同赠。”可见以牡丹作为原料制成食品,在明代以前就已流行。

宋代,文人士大夫对牡丹十分喜爱,不仅食用牡丹,还创造出许多与牡丹文化相关的牡丹宴,令人叹为观止。据《宋史·张镃传》及《齐东野语》载,宋代文学家张镃追求饮食之乐,牡丹花盛开之时,常以此在其家中设宴。由于文人士大夫的提倡,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也纷纷加入食用牡丹的队伍中来,食用牡丹的方式日渐增多,以牡丹为食或借牡丹设宴的习俗在民间得以推广和发展。宋代《梦粱录》中,还有关于牡丹饼的记载。

牡丹燕菜是今天洛阳人最为熟知的一道蕴含牡丹文化的佳肴。洛阳水席驰名中外,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全席共24道菜,头道菜便是牡丹燕菜。鸡蛋制成的牡丹“盛开”在菜品中央,菜香混合“花”香,洛阳牡丹饮食文化在人们的味蕾上氤氲开来。

雕梁画栋 “牡丹”盛放

在洛阳许多古典建筑中,都有牡丹元素。中国古典建筑讲求装饰的吉祥寓意和文化内涵,洛阳山陕会馆中大量的牡丹元素格外惹人注目。

“琉璃照壁上的牡丹雕饰造型精美、技艺高超,是清代砖雕牡丹的代表作。”洛阳山陕会馆工作人员说,该照璧采用内圆外方的图形构图,内层屏芯系“二龙戏珠”图案,外层则饰以“缠枝牡丹”图案。十几朵“牡丹”镶嵌其中,组成“龙穿牡丹”“凤穿牡丹”等吉祥装饰。此外,该图又名“万寿藤”,因缠枝纹样连绵不断的造型特点,寓意着生生不息、福寿绵长。在照壁主屏的东北角,还有一个“瓶插牡丹”的造型,寓意平安富贵。

“回头看,会馆内西仪门上的木雕牡丹工艺,同样别出心裁。”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西仪门上的木雕中央是一朵盛开的牡丹,两侧的凤凰环绕飞舞,构成“凤凰牡丹”造型图案,与东仪门上的“二龙戏珠”图遥相呼应。“这些造型表达了当时在洛山陕商人以‘百鸟之王’与‘花中之王’结合的‘王者气派’,追求富贵吉祥、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该工作人员说。

洛阳山陕会馆中还有不少牡丹彩绘。其中舞楼、拜殿等处的牡丹彩绘经修复处理后,五彩斑斓,熠熠生辉,为洛阳山陕会馆增色不少。

置身洛阳山陕会馆内,各式牡丹纹样雕饰随处可见。“这些精雕细琢的牡丹,是山陕地方文化与洛阳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艺术表达。”该工作人员说。

洛报融媒记者 梁笑宇 通讯员 王浩宇 葛姗 张晓鸣 文/图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