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风光,古城古村古文化,造就了“不一样”的美丽宜阳。近年,循着建设“宜居宜业、富美宜阳”的总航向,宜阳一边大力保护、开发自然生态禀赋,一边深度挖掘、活化巧用历史文化资源,引入乡村运营机制,生态立县、文旅活县“双桨并行”。山水依旧,营销上了新手段、村子换了新“容颜”,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好风景带来了“好钱景”。宜阳乡村“里子”“面子”不一样,“颜值”“气质”不一样,乡亲们收获了甜蜜蜜的果实,鼓起了沉甸甸的荷包,拥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浓绘生态底色 村村刷新颜值
从平平无奇的山底村,到声名鹊起的“网红打卡地”,杏花村凭啥逆袭?“我们村可不是蹭热度,是真的有山有水杏花美。”杏花村村民骄傲地说,好生态就是村子迈开大步往前走的底气。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宜阳坚定不移地把生态保护、开发摆在乡村振兴征程的首要位置上。近年,该县实施“一带两翼四区一网”国土绿化战略,“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绿化村庄百余个,造林25.45万亩,年均植树百万株以上,植绿于城、播绿进村、还林于山。推进“四水同治”和“1518”生态水系建设,洛河水碧波荡漾,生态湖潋滟如画。按照“农村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建设要求,大力推进村庄森林化,突出“绿化、花化、果化、彩化、美化”的建设特色,打造了13个特色中心镇、50个“四美乡村”示范村。
宜阳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一个个小山村从植绿、播绿,刷新“颜值”开始,加快乡村建设、盘活优质资源、植入多元业态,赵老屯、养马等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已呈现处处好风光、季季有美景的农业、旅游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唤醒”文化底蕴 古村绽放生机
“俺们村可是个有文化的村。”村民介绍,王莽村村名源于“王莽撵刘秀”的历史传说,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厚实丰裕的“家底子”。但在过去,127栋古民居、264孔窑洞、千亩梅谷、7里峡谷,藏在深山人未识。
修复古民居、土窑洞,挖掘古文化、老手艺,打造网红打卡的文旅IP,不仅留住了浓浓乡愁,更盘活了乡村经济。梅子酒、柿子醋、老布鞋等“土特产”,考古盲盒、“贵妃红”口红等“新文创”,纷纷进入游客的购物袋……重组、优化、提升,王莽村的文化底子通过“点石成金”盘活了。
王莽村的“脱胎换骨”,正是宜阳广大乡村产生巨变的缩影。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脉。该县聚焦域内人文历史资源,矢志打造一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历史文化“明星村”精品线路,发展山河呼应、有梯度、有深度的特色乡村游。千村有千面,一村一特色。每年,各类文化节、艺术节、采摘节等特色活动精彩上演,打响乡村旅游品牌,成为宜阳乡村经济新的强劲增长点。
“保有独特风貌,各展特色魅力,每个村都能够成为最美乡村。”宜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一心二领三基四精五定”工作模式成为乡村振兴“宜阳范本”。该县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拆违行动、治污行动、清洁行动、绿化行动“一革命四行动”,农村污水处理率、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超半数,村村整洁美丽,家家民心和顺,宜阳广袤乡村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运营”千年文脉 抢占文旅“风口”
文脉传承两千多年,宜阳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苏羊村、王莽村、养马村等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古老村落,它们回溯历史长河,深耕文化沃壤,靠着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有理性、有谋划的高标准乡村运营,美丽乡村的资源加速转化为“美丽经济”的筹码。
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宜阳分级分类开展“10%精品村、20%示范村、70%达标村”创建与乡村运营,创新投资项目前置运营思维,“风口”在哪里,业态的选择就瞄准哪里。乡村运营新实践,渐成燎原之势。
同时,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通过招引、培育、引导、赋能、规范、考核等措施,该县强化人才培育、智力支撑、资金统筹,紧抓业态植入、乡村建设、宣传营销、利益联结,形成竞争创建、动态管理的工作路径,建立“一规一库一专班”工作机制,构建“运营商、政府、村集体、农民群众”利益链,推动一二三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产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
乡村运营“一子落,满盘活”。浙江颐高集团、浙江联众集团、洛阳网等专业运营团队先后落户宜阳,签约乡村运营项目19个,村村“容光焕发”,正在实现由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今年年底,全县将创建达标村189个、示范村48个、精品村8个,让村村都有好风景、人人过上好光景。 (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