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古语“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强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人才关乎国运、关乎创新、关乎文明发展,我国要在世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引领文明,就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正所谓“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句话是从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中提炼出来的。元光五年(前130年),汉武帝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他制定佑、邛、冉、吨,疏导交通,开拓疆土,为此遭到当地缙绅的反对,所以司马相如作此文,阐明开通西南夷地区的重大意义。文中提出“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意思是说,世间一定要有不寻常的人,然后才有不寻常的事;干了不寻常的事,然后才有不寻常的功绩。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时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坚持唯才是举。武帝一直对司马相如的才华欣赏有加,二十多年后,仍对《难蜀父老》记忆如新,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颁布《武帝求茂才异等诏》,在诏书中对司马相如的那句话加以概括和提升。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一西一东,一先一后,更替的是帝王,延续的是文明。东汉史学家班固历时二十五载,完成了《汉书》的撰写。《汉书》记述了从秦末农民起义到王莽失败的历史,共一百篇,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其中,在《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记载了武帝诏书,“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大致意思就是:要想建立超乎寻常的丰功伟绩,必须依靠非凡的人才。
人才引领创新,创新决定未来。未来世界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而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具体有:第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人才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培养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第二,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依靠人才,人才引领发展。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是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第三,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新时代,我们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坚持“四个面向”,培养高精尖人才、培养经济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国家战略型人才、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为富国强民做好支撑。第四,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人才培养是基础,用好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工程,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全方位都要用好人才,发挥出人才最大边际效益。第五,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排头兵、急先锋,唯有改革才能祛除不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限制人才发展旧规、阻塞人才流动的通道。第六,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党立志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立志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第七,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我们要在工作中常做“伯乐”多发现“千里马”,我们要像“萧何月下追韩信”“刘玄德三顾茅庐”“孔明哭庞统”一样爱才敬才,我们还要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悉用其力”。第八,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培育具有爱国主义底色的世界级科技大师和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形成协同效应,带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热潮之中。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以史为鉴,我们之所以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不计其数的“非常之人”,他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新时代,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中,必须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一线科技人才,必须有一支时刻践行“我将我无、不负人民”精神的科技服务人才,必须有一支“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世界科技人才。
(作者为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