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悦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3年2月16日 星期
著书者说
鲜活故事来源于“行走”


前不久,我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采访。站在天台上远眺,偌大的货场空无一人,机器人载着几十吨重的集装箱来回穿梭,有条不紊。从几十年前的人背肩扛到今天的智能化运行,这一强烈对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历史性变迁被文艺作品记录了下来。新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家聚焦“国之大者”,深扎生产生活现场,多维度展现开阔丰富的时代生活,创作了大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革命者》《天晓:1921》《红船启航》《浦东史诗》《中国北斗》《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江山如此多娇》《安得广厦》等,展示了当代报告文学的创造活力和多重面貌。

多年来,我专注于报告文学创作,相继推出了一些反响较好的作品。报告文学创作是一件苦差事,但苦中有乐、意义非凡。创作《天晓:1921》之前,我为自己定下“三不写”的规矩,即脚没走到的地方不写、耳没听过的故事不写、眼没看到的变化不写。这3条近乎苛刻的规矩,让我经历了更多艰辛,付出了更多汗水。

为写出历史现场感,带人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我用半年多时间进行采访,行走于大江南北,积累素材。我先后来到中共一大的10余位参会者的故乡,踏访他们的故居、纪念馆或他们生活过的地方。回到北京后,我蛰伏5个半月,完成31万字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我患上带状疱疹,疼痛难忍,不过仍继续伏案写作。而后,我用一年半的时间几易其稿。苦乐萦怀,苦中有乐。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作家,更是一名中共党员,《天晓:1921》是我向党的百年华诞致敬之作。我的笔蕴含着对党的炽热深情,这份感情自然而然地流淌在这部作品的字里行间。

报告文学作家应聚焦国家发展大局。回顾创作道路,我深切地体会到,翔实的素材无不来源于“深扎”,鲜活的故事无不来源于“行走”。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作品才能深刻反映这个时代,才会被广大读者认可。我一直以徐迟、魏巍等报告文学前辈为榜样,以他们吃苦耐劳、默默躬耕的精神鞭策自己,秉持宁缺毋滥的创作态度。为创作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天风海雨》,我前往海南10多次,创作历时3年半。我21次走进西藏,深入雪域一线采访,前后总计600多天。在此基础上,我创作出《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和《金青稞:西藏精准扶贫纪实》等9部长篇报告文学。欣慰的是,这些作品记录下时代的足音,凸显了报告文学的独特价值。

文学是时代的号角。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报告文学作家要有崭新的思考与表达,用自己独特的叙事坐标和叙事风格,以真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书写新时代,留下这个时代的心灵史。我坚信,中国报告文学作家一定能创作出更多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

(据《人民日报》 作者:徐剑)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