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钥匙、改衣服、修鞋子……各类“小修小补”摊点方便了居民的生活,随着城市发展,它们也在逐渐消失。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日前透露,要积极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网友对此纷纷称赞。“小修小补”摊点如何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近日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
社区便民摊点,做的是口碑
一台缝纫机、几个凳子……近日,记者在洛龙区关林街道石油社区一间六七平方米的屋内看到,这些就是“裁缝铺”的全部家当。老板李亚琴正在跟顾客耐心地沟通衣物缝补方案。
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就有三四位顾客前来,简单说完要求后,将衣服放下就离开,等李亚琴通知后再来拿回,丝毫不担心质量问题。李亚琴说,这一行做的是口碑,老顾客会介绍新顾客,加之社区房租有一定的优惠,因此自从来了社区,收入还算可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市设有理发店、粮油铺、小酒馆、菜鸟驿站、修鞋店等便民服务摊点的社区有50余个。
家门口服务,市民有期待
“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引起市民共鸣。记者走访发现,它一方面反映了百姓生活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代表着社区烟火气的回升。
家住涧西区名门世家小区的白女士入住新房已有一年,最近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便。“我的鞋子需要修补,但是我在周围转了一圈都没找到修鞋铺。”白女士说,小区业主群里有不少居民询问“小修小补”摊点的位置,但得到的答复很少。
不少市民反映,近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境更优美了,但“小修小补”摊点也越来越少了。记者走访发现,有的因新建小区未设置空间;有的则因老旧小区改造,原来的流动摊点未保留;还有的因高额房租,摊主难以维持生计。
商务部等12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打造“百城千圈”,在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另外,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
多管齐下,促可持续发展
“‘小修小补’方便群众、提升群众获得感,关系千家万户日常生活。”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李倍倍说,但小摊点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
李倍倍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规划,在规划便民生活圈的同时,要为“小修小补”行业留下一定的发展空间,为从业者提供集群化发展空间。针对摊点租金较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帮助从业者寻找较小的摊点,或给予其一定的补贴。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既包括一日三餐所涉及的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等,也包括不起眼的维修点,满足居民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改衣服等“小修小补”需求。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取得务实成效,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居民的需求在哪里,生活圈就要延伸到哪里,同时将加强部门联动,共同推动便民生活圈健康发展。
洛报融媒记者 贾臻 通讯员 刘朋辉 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