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想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上一定要有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在风口上“钉钉子”,让风口真正成为我们在产业发展中的“自觉追寻”,有的放矢地做大风口产业。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和省委部署要求,对全市上下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行了再部署再推动,为全市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舞干劲,奋力开创现代化洛阳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发展是洛阳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我国现有24个万亿级城市,除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外,其余万亿级城市无一不是制造业强市,最年轻的“万亿城市”东莞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5%。省委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最基础、最关键的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想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产业上一定要有坚实的基础,但近年来,洛阳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下降。纵观发达国家发展历程,均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较高水平时,制造业比重才开始下降的。制造业比重“提前”下降并不是地区产业升级的体现,而是产业“未富先老”的征兆。洛阳工业增速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支持作用,需要我们花大力气进行扭转,提升城市硬实力。
二、持之以恒调整产业结构是洛阳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深层次来看,洛阳产业结构不优、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是当前经济数据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今年备受关注的榆林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只会挖煤”的城市,而在去年,榆林顺利“点火”总投资1250亿元的煤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仅该项目就能带动当地工业增加值约180亿元。同样在去年,榆林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上一年增长95.3%,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比上一年增长90.93%,“项目带动+创新驱动”让榆林在煤化工领域充分放大和拓展自身优势,为推动产业接续发展打开了良好局面。榆林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走出转型发展的“阵痛期”,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三、矢志不渝向风口转型是洛阳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产业项目从孕育到成熟需要必要的时间周期。因此,今天的产业格局往往决定了未来城市发展的能级,而降低“机会成本”的关键就在于选对方向。在产业大变革的今天,大力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的风口产业已经成为洛阳各界的共识。从中州时代到“百万吨乙烯”,一批批风口项目正在一步步走进现实。这些虽然在短期内并不会立竿见影地体现在经济数据上,但洛阳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在风口上“钉钉子”,以便更敏锐地把握产业风口,更认真地研究自身产业与风口的结合点。同时,我们不仅要推动制造业“迎风”而起,更要扎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和文旅产业“御风”而行,让风口真正成为我们在产业发展中的“自觉追寻”,有的放矢地做大风口产业。
胸怀梦想的远征,从来不惧风雨兼程;穿越惊涛骇浪的航船,更显中流击水之定力。今天的洛阳已然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瞄准风口,让我们提振信心坚定决心,为现代化洛阳建设再立新功!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工业创业创新教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