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5月21日 星期
我乡我土
一个人,一座关
□李念钊

一个无风的夏日,我来到了新安,来到了新安城东的函谷关。当我跨过一座无名的涧水桥,当我的视线刚刚触及函谷关的身影,便忽然感到一股清风袭来,愈刮愈烈。走在这条超越两千年的风尘古道上,似乎能感受到战争的鼓角争鸣,感受到历史的硝烟弥漫。

终于近了,近了!我看到了夯土筑就、青砖包覆的两层雄伟的关楼,看到了关楼两侧高大的鸡鸣台和望气台,看到了关楼正门上方康有为所书“汉函谷关”四个大字,也看到了正门两侧的两副楹联:一侧为“功始将梁今附骥,我为尹喜谁牵牛”,另一侧为“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其实,这两副对联写的都是与函谷关有密切关系的两个人的故事:一个是周朝的老子,一个是汉代的楼船将军杨仆。

老子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杨仆可能大多数人就不太了解了。其实我们知道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之际,位于今三门峡灵宝境内,是秦国抵御六国的雄关要塞,被称为秦函谷关。所谓鸡鸣台、望气台的故事也皆来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汉函谷关只是把秦函谷关原样给迁移了过来。那么为什么要把秦函谷关迁到现在的汉函谷关这个地方呢?这就要从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杨仆说起了。

据《汉书》记载:“杨仆,宜阳人也。以千夫为吏。河南守举为御史,使督盗贼关东,治放尹齐,以敢击行,稍迁至主爵都尉,上以为能。南越反,拜为楼船将军,有功,封将梁侯。”杨仆是今新安县铁门镇(旧属宜阳)人,他以千夫为吏,做官以后负责关东的治安管理。因能力突出,他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主爵都尉。

汉朝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内和关外,长安直接管辖的关内人自然要比关外人略高一等。杨仆作为朝廷的重臣,不愿意做一个二等公民,于是向汉武帝上书,要求将函谷关移至自己的家乡以东地区。按说汉武帝并不一定会因为区区一个杨仆就将重要的函谷关东迁,但当时一方面因为函谷关在汉朝统一全国以后,已经失去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另一方面,汉武帝也想扩大直接统辖的地盘,提升都城长安的影响力,于是便顺水推舟地接受了杨仆的建议。公元前114年,杨仆按照秦函谷关的样式,命自己的七百僮仆将其原样搬迁到了如今的汉函谷关一带,从而把自己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关内人。

汉武帝时期杨仆颇受重用,一生曾多次参与大规模的征战。公元前112年,南越吕嘉造反,汉武帝拜杨仆为楼船将军,命他率领水军和另一路伏波将军路博德共击南越。平叛成功以后,杨仆被封为将梁侯。平南越之后,东越又反,于是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再派杨仆与王温舒、韩说一起平定东越国的叛乱。公元前109年,杨仆又与左将军荀彘一起征伐卫氏朝鲜,后来却因为二将主张不同,配合不力,贻误了战机,给汉军造成了损失。汉武帝以二人争功为名诛杀荀彘。杨仆论罪亦当诛,后被赎为庶人,病死家乡。

今观杨仆一生,集酷吏、能臣与武将于一身,建功立业,并因东移函谷关而青史留名成为一代名臣。汉函谷关虽然没有了秦时特殊的军事战略意义,但作为联系长安、洛阳两京的要道,以及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汉函谷关两侧的310国道和陇海铁路上隆隆而过的车辆,似乎也在时时提醒着我们它一直以来的重要地位与辉煌历史。

据记载,汉函谷关建成以后,在三国魏时被废,但又于明清时多次重修。现在所看到的面貌,是在1923年修建的,原为三层关楼,可惜第三层后来被损毁,只剩了现在的两层。

我在返回的时候端详了伫立路边的杨仆塑像,那英武刚毅的面庞使人敬仰,正如汉关楹联所言:送千年客去,迎一个关来。

一个人,一座关,从此不可分割。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